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年高考语文2,2017年高考语文2卷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4) 1049

青瓷瓶上的裂痕

文物修复师苏晚的指尖轻轻拂过那只北宋青瓷瓶,一道蜿蜒的裂痕在指腹下清晰可辨,这是她从城市边缘的废品站淘来的"宝贝",瓶身覆着经年的尘埃,却难掩釉色温润如玉的底色,仿佛沉睡的时光被轻轻唤醒,那道裂痕如同一道苍劲的书法笔触,斜斜地刻在瓶身最醒目的位置,也深深烙印在苏晚的记忆深处——它竟与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上那道让她辗转反侧的作文题,有着惊人的相似。

那年盛夏,考场里的苏晚望着"老腔何以令人震撼"的题目,耳畔却回响起爷爷拉二胡时弓弦与琴弦的激烈碰撞,爷爷是位民间艺人,总说老腔里有"筋骨",有"魂",可那时的苏晚只觉得老腔的唱腔嘶哑粗粝,像西北风一样刮过耳膜,远不如流行歌曲的旋律动听,考试前,爷爷布满老茧的手紧握着她:"娃啊,有些东西,得静下心来听,才能品出真味。"那时的她,满脑子都是"标准答案",只当爷爷的话是老一辈的固执己见。

高考放榜,苏晚的成绩并不理想,尤其是语文作文,被老师批为"立意浅薄,缺乏真情实感",她不服气,明明自己的观点那么"正确"——老腔确实不如现代音乐"悦耳",直到那个雨天,她在废品站看到那只青瓷瓶,裂痕中渗出的泥土斑驳,竟与爷爷手上的老茧如出一辙,鬼使神差地,她买下了这个"残次品",开始了与时光的对话。

修复文物的过程,如同一场禅修,苏晚沉入北宋青瓷的世界,研究烧制时窑火的温度,揣摩工匠在陶轮上倾注的心血,她用细如牛毛的刻刀,一点点剔除裂痕中的杂质,仿佛也在剥离自己心中的浮躁,有次刀尖失控,划破了指尖,血珠滴在瓶身上,竟形成了奇妙的"铁锈斑",那一刻,爷爷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:"老腔的嘶哑不是缺陷,是岁月的勋章,是艺人在苦寒中淬炼出的筋骨。"

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击中了苏晚,她终于读懂了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深意:老腔的震撼,从来不在"悦耳",而在它承载的生命力——是黄土高原上苍凉的呐喊,是艺人对传统的孤守,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,就像这只青瓷瓶,裂痕是它破碎的证明,但更是它历经沧桑的勋章,修复它,不是要抹去伤痕,而是要让伤痕成为故事的一部分,让瓶身重获新生。

半年后,当苏晚完成最后一道工序,将青瓷瓶置于晨光中时,裂痕在釉色中若隐若现,像一道凝固的时光长河,她仿佛听见爷爷的二胡声穿越时空而来,嘶哑却充满力量,她忽然明白,那道高考题其实是在叩问每个现代人: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我们是否还有耐心去倾听那些"陈旧"的声音?是否还有勇气去拥抱那些"不完美"的传统?

苏晚的工作室里陈列着许多"带伤"的文物,每修复一件,她都会想起那只青瓷瓶,想起2017年的那个夏天,她渐渐懂得,有些伤痕永远不会消失,但它们让文物更独特,让故事更动人,就像人生中的缺憾,或许无法完全愈合,却让我们更懂得珍惜,更明白"用心"二字的分量。

2017年的高考题,曾是一道让苏晚困惑的裂痕,如今却成了她生命中最美的风景,在文物的修复中,她不仅找到了文化的根脉,更找回了自己的灵魂,青瓷瓶上的裂痕,是岁月的伤痕,更是时光的馈赠——它教会我们:真正的震撼,从来不是完美无瑕,而是历经沧桑后,依然闪耀的生命之光。

四川高考排位查询,四川高考排位查询2025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4)
2017二卷高考作文,2017年二卷高考作文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