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二卷高考作文,2017年二卷高考作文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4) 760

2017二卷高考作文,2017年二卷高考作文

时光里的琥珀

博物馆的恒温展厅里,我总爱驻足于那些静谧的玻璃展柜前,凝视着被时光精心包裹的琥珀,有的封存着远古的蚊虫,有的凝固了植物的叶片,在恒定而柔和的光源下,它们呈现出一种近乎永恒的静谧,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,恰似这样一枚被时光凝结的琥珀,将那个时代的青春脉动、社会思潮与个体困惑,一并封存在泛黄的试卷之上,供我们今日回望、触摸与反思,那一年,考生们面对的,是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这一古老命题的当代叩问,在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的十字路口,他们如何用稚嫩却坚定的笔触,去丈量书本与世界的真实距离?

这枚琥珀的核心,包裹着一代人对“知”与“行”关系的深刻重估,在传统观念的坐标系里,“万卷书”是知识的殿堂,“行万里路”是实践的熔炉,二者曾一度泾渭分明,2017年的考生们,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,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虚拟世界中“行万里路”,也敏锐地察觉到书本知识可能存在的滞后性与局限性,他们的笔尖,流淌出一种更为辩证与融合的思考:书本是绘制精良的地图,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;而行走,则是亲身踏上这片土地,去探索地图上未曾标注的风景,去修正地图上可能存在的偏差,曾有考生深情地写道,当他在书本上读到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时,脑海中浮现的不过是无数张精美的摄影作品,直到他亲身站在黄土高原的坡上,在凛冽的风中感受那份苍茫与辽阔,才真正读懂了诗中那份穿透灵魂的力量,那是一种带着风沙气息、能震颤心弦的真实,是任何文字与影像都无法替代的生命体验,它将抽象的知识点,转化为个体生命经验中不可磨灭的印记,这枚琥珀,因此折射出知识获取方式的时代变迁,以及年轻一代对“知行合一”更为深刻、更具个体温度的全新理解。

2017二卷高考作文,2017年二卷高考作文

琥珀的纹理中,还清晰地刻印着那一代人的文化焦虑与身份探寻,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他们既享受着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宴,也面临着文化认同的深层困惑,当“行万里路”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,当“读万卷书”的边界无限拓展,他们如何在世界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坐标?有考生在文中提到,在巴黎卢浮宫,面对《蒙娜丽莎》那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进行临摹时,他心中浮现的,却是故乡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逸与灵动,这种并置,并非简单的文化对比,而是一种文化基因在异国他乡的悄然苏醒与深情回望,行走,让他们看到了世界的广阔,也让他们反观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,他们开始意识到,“行万里路”不仅是空间的跨越,更是文明的对话与自我的回归,书本给予他们历史的纵深与文化的根脉,而行走则让他们在现实中触摸这份根脉的温度与力量,这枚琥珀,因此成为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生动见证,记录着年轻一代在全球化语境下,对“我是谁”“我从哪里来”的执着追问。

最令人动容的,是这枚琥珀中蕴含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光芒,2017年的考生们,正值十八岁的芳华,他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,对世界抱以最纯粹的善意,他们相信,“行万里路”不是为了炫耀足迹,而是为了理解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生活,为了在广阔的天地间寻找自己的使命与价值,一位考生记述了他在云南偏远乡村支教时的经历,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,那纯粹而明亮的光芒,远比任何书本上的描述都更加动人,也更具冲击力,他写道,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,“读万卷书”的终极意义,或许正是为了更好地“行万里路”——为了将所学化为所用,去点亮那些需要光亮的角落,这种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考,让“知行合一”的古老命题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,这枚琥珀,因此包裹着青春最纯粹的赤诚与最坚定的信念,那是属于十八岁的理想主义,它穿越时光的尘埃,依然能温暖今日的我们。

再次审视这枚2017年的高考作文琥珀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人的青春答卷,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切片,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成长,不在于书本与行走孰轻孰重,而在于二者的辩证统一,在于将知识内化为生命的体验,将行走升华为精神的远征,在信息过载、观点纷杂的今天,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被时光包裹的古老智慧:既能在文字的海洋中汲取深度,也能在真实的世界里躬身实践,让生命如琥珀般,在时光的沉淀中,愈发厚重、通透,闪烁着恒久而温润的光芒。

2017年高考语文2,2017年高考语文2卷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4)
成人高考有什么作用,成人高考有什么作用和好处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