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速写人物,高考速写人物临摹图
《笔尖下的考场》
六月的阳光如同融化的琥珀,淌过教学楼前的香樟树,在窗玻璃上溅出细碎的光斑,高三(7)班的考场里,风扇在头顶嗡嗡地旋转,卷子翻动的沙沙声里,藏着无数颗在七月门槛前跃动的心,我的目光掠过那些埋首的背影,最终定格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——那里坐着一个叫林默的男生,正握着铅笔,在速写本上勾勒着什么。
监考老师踱步到他身后时,全班都屏住了呼吸,林默却浑然不觉,铅笔尖在纸上轻盈地跳跃,像一只灵巧的蝶,他的手指关节有些泛白,那是常年握笔留下的痕迹,可此刻,那双手却稳得如磐石,画纸上渐渐显出轮廓:不是课本上的函数公式,也不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,而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太,正蹲在菜市场门口卖菜,她的篮子里堆着带着泥土的青菜,额头的皱纹里嵌着汗珠,眼神却像浸了水的棉线,软乎乎地望着来往的路人。
我认得她,上周放学,我在校门口见过这个老太太,菜叶子蔫蔫的,蹲在那里等了整整一个下午,直到天色暗下来才收拾摊位,林默怎么会画她?难道他每天放学都……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卷子上的文言文打断了,直到考试结束铃响,我才看见林默合上速写本时,指尖在老太太的眼睛上多停留了一秒,仿佛要将那份温暖永远珍藏。
放学后的走廊里,人群像退潮般涌向校门,林默磨磨蹭蹭地收拾书包,我假装偶遇,和他一起走在香樟树下。"你画得真好。"我忍不住开口,他愣了一下,耳朵尖悄悄红了:"随便画画而已。"他翻开速写本,里面全是这样的画:趴在课桌上打盹的同桌,手里攥着半块馒头的流浪儿,还有校门口那个总穿着洗得发白蓝工装的保安叔叔。"我爸妈在菜市场卖菜,"他忽然说,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"每天凌晨四点就得去进货,那些卖菜的阿姨叔叔,比我们刷题还辛苦。"
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林默的数学试卷上总有一两道题空着——他把时间都用来画这些"没用"的画了,班主任曾找他谈过话,说速写不能帮你考上重点大学,可林默只是低着头,铅笔在草稿纸上画着连绵的线条,像一堵沉默的墙,固执地守护着内心的世界。
暑假的一天,我路过社区文化中心,看见玻璃橱窗里贴着一组画,中间那张正是考试时林默画的老太太,旁边配着一行字:"每个平凡的生命,都藏着不平凡的光。"下面署名:林默,文化中心的主任告诉我,这些画是一位老师送来的,说是一个高三学生画的,想给社区留个纪念。"这孩子心思细,"主任感慨道,"把那些我们每天路过却视而不见的人,都画活了。"
后来我听说,林默没有去读重点大学,而是报了一所美术院校,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,他父母在菜市场摆了三桌酒席,老太太特意送来自己种的青菜,篮子里还躺着两个煮鸡蛋,林默给她画了张像,老太太摸着画纸上的自己,眼泪滴在铅笔线条上,晕开一小片模糊的阴影,却让整幅画更显生动。
多年后,我在美术馆里看到一幅名为《晨光》的油画,画面上是菜市场里忙碌的身影:削土豆皮的阿姨,挑着扁担的汉子,还有蹲在地上数零钱的老人,阳光从高高的窗户斜照进来,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边,画的右下角,写着一句话:"献给所有在晨光里醒来的人。"
展厅里人声鼎沸,我站在那幅画前,忽然想起那个高考的夏天,风扇在头顶嗡嗡地转,卷子翻动的沙沙声里,有个男孩正用铅笔,在速写本上捕捉着世界的温度,原来有些人的考场,不在试卷上,而在生活的褶皱里;有些答卷,不需要分数来衡量,却能照亮无数平凡的日常,成为岁月里最动人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