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波高考,恩波高考28套和38套区别
在裂缝中种花的人
六月的晚风裹挟着燥热的蝉鸣,轻拂过恩波高考复读班斑驳的玻璃窗,教室内,三十余张年轻的脸庞埋进书山题海,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,细密如春蚕食叶,又似沙场点兵,讲台上,恩波老师用红笔轻轻叩了叩黑板,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:“最后二十天,把你们的错题本翻烂了,别让去年的遗憾,今年再跑一次马拉松。”
裂缝里的光
恩波高考复读班,静卧在一条老街的深处,那块被岁月与雨水反复冲刷的招牌,已然褪去了最初的鲜亮,却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,见证着无数失意者的来路与归途,推开门,一股混杂着汗水的咸涩、墨香的清冽与风油精的刺鼻气息扑面而来,这里是梦想的“疗养院”,也是意志的“磨刀石”。
这里的学生,大多是高考战场上的“伤兵”——有人因三分之差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,扼腕叹息;有人因临场发挥失常,与梦想失之交臂,痛哭整夜;更有人被“复读”这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,仿佛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,惶惶不可终日。
恩波,从不允许他的学生沉溺于绝望,这位年近半百的男人,两鬓染霜,却总爱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,将袖口随意地挽至小臂,露出结实而有力的手腕,他曾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,只因坚守“分数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”的教育理念,被调离了岗位,后来,他毅然辞去公职,创办了这个复读班,只为收留那些“最需要第二次机会”的年轻人。
“你们来这儿,不是为复读,是为重新遇见自己。”恩波的第一堂课,没有一道题,只有一个故事,他讲自己年轻时在乡村小学教书,每逢雨天,教室屋顶便漏下细密的雨丝,他便用塑料布为孩子们的课桌撑起一片晴空;他讲有个家境贫寒的孩子,冬天没有手套,手指冻得通红,他便将自己唯一的手套拆了,一针一线地,为孩子织了一副小小的,末了,他缓缓说道:“生活总会给你留下一道道裂缝,但真正的强者,懂得在裂缝里种花。”
这句话,如同一颗种子,悄然落在了每个孩子的心田,生根发芽,成了他们那段灰暗岁月里最坚定的座右铭。
错题本里的战争
李默的错题本,是全班最厚的一本,封面已被磨得起了毛边,边角处甚至有些卷曲,里面,他用不同颜色的笔迹,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,每一张都工整地写着“错因分析”,这个男孩,去年数学以89分之差与一本线失之交臂,他总习惯性地自嘲是“学渣”,恩波却把他叫到办公室,指着那本厚厚的错题本,目光如炬:“你看,你错的每一道题,都清晰地知道病灶在哪儿,这比那些蒙对的题,有价值得多。”
恩波的教学方式,堪称“野路子”,他从不迷信题海战术,而是独创了“学生出题法”,每周,每个学生都要精心挑选一道自己认为最难的“拦路虎”,写在黑板上,接受全班的“围剿”,课堂上时常上演着激烈的辩论:为一道解析几何的辅助线画法,学生们能争得面红耳赤;为一篇议论文的立意,又能从李白的豪情纵聊到苏轼的豁达通透。
“学习不是死记硬背,是一场知己知彼的战争。”恩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“你得先看清敌人是谁,才能找到打败它的战术。”他的课堂从不沉闷,他会用《流浪地球》的宏大叙事来解析科幻作文的内核,用《觉醒年代》的热血沸腾来串联历史考点,甚至会用周杰伦的歌词来剖析修辞手法的精妙,学生们说,听恩波讲课,不像上课,更像听一场酣畅淋漓的单口相声,知识就在笑声与共鸣中,被悄然吸收。
最后一课
高考前三天,恩波破例没有讲题,而是为全班播放了一部电影——《当幸福来敲门》,当屏幕亮起,教室里一片寂静,只闻轻微的啜泣声,那个去年因高考失利被母亲斥责“让我们丢脸了”的女生,再也忍不住,失声痛哭起来,恩波默默走过去,递上一张纸巾,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说:“你妈妈不懂,但我懂——你比任何人都努力,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”
最后一课,恩波给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张独一无二的纸条,给李默的,是:“你错过的题,终将铺成你未来的路,坚实而宽阔。”给那个女生的,是:“你从来不是家人的耻辱,而是他们沉默的骄傲。”给所有人的,是:“无论结果如何,能坚持到今天的你们,都是自己的英雄。”
高考那天,恩波站在考场外,给每一位走进考场的学子,递上一颗水果糖,他笑着说:“尝尝,是甜的,带着这份甜,去打你们的仗。”
裂缝里的花
成绩公布的那天,小小的教室被挤得水泄不通,三十多双眼睛,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,当李默的名字和“623分”的字样一同出现时,他愣住了,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,紧紧地抱住恩波,像个孩子一样泣不成声:“老师,我真的做到了!我真的做到了!”
恩波拍着他的背,眼眶也微微泛红,他看着这些曾经跌倒、彷徨、最终又倔强站起来的孩子们,仿佛看到了一株株在贫瘠的裂缝中,奋力绽放的野花,虽历经风雨,却愈发倔强而灿烂。
后来,有人问恩波,是什么支撑着他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个小小的角落,他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,老街的梧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,光影斑驳,许久,他才缓缓开口,声音平静而有力:“因为我始终相信,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,每个梦想,都值得被耐心等待。”
高考,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,而恩波,更像一位执着的园丁,他不仅教学生们如何解构一道题,更教他们如何直面人生的困境,如何在生命的裂缝中,亲手种下属于自己的花,而那些花,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,迎着阳光,绽放出无人能及的、最美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