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高考试卷四川,2017年高考四川卷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6) 832

在历史褶皱处打捞真相——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启示

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以“从历史出发,与现实对话”为核心,如同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当代青年对历史认知的深度与广度,它引导考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,提出了一个极具时代性的叩问:在信息爆炸、众声喧哗的今天,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叙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?又该如何让沉睡的历史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?这不仅是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验,更是对整个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与重塑。

历史并非故纸堆里僵死的文字,而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。 当我们凝视三星堆青铜神树上那些盘旋的神鸟,仿佛能触摸到古蜀先民对宇宙秩序的虔诚想象;当我们伫立都江堰旁,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“道法自然”的治水智慧,依然在奔流不息的江水中闪耀着科学与人性的光芒,四川这片土地,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,从金沙遗址“太阳神鸟”的华美图腾,到武侯祠柏森森的忠义气节,历史在这里不是断裂的碎片,而是绵延不绝的精神长河,这道作文题启示我们,历史记忆的传承绝非简单的“复制粘贴”,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,是在深刻理解历史精神内核的基础上,为古老的文化基因注入当代的生命力。

历史认知常常面临着被遮蔽与曲解的危险。 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追求的“不虚美,不隐恶”的实录精神,之所以能成为“史家之绝唱”,正在于其直面真相的勇气,反观当下,某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为追求戏剧效果,肆意“魔改”史实;某些网络平台上的历史解读,为博取流量而戏说历史、解构崇高,甚至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,这种倾向正如鲁迅先生所言,让历史只剩下“吃人”的冰冷符号,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,我们不仅会失去历史的厚度,更会在精神上迷失前进的方向,2017年四川卷的作文题,正是提醒青年学子:对待历史,既要怀有温情与敬意,也要保持批判与反思的锐气。

历史的价值,更在于其对现实的深刻关照与未来启示。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《资治通鉴》,其目的便是“鉴前世之兴衰,考当今之得失”,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,从历史中汲取的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”的抗震救灾精神,转化为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;脱贫攻坚战中,古代“大同社会”的理想蓝图与现代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相结合,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,这些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,历史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,而是可以激活的智慧宝库,考生在写作时,应力戒空谈历史,而要敏锐地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,展现历史智慧如何照亮当代社会的前行之路。

面对历史,我们更需要保持一种谦卑与开放的心态。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说:“历史是长时段的流动。”这意味着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应是动态发展的,而非一成不变的定论,随着考古发现、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入,历史的叙事版图也在持续丰富与完善,三星堆遗址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,不断改写着我们对古蜀文明的认知;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,让更多尘封千年的历史细节重见天日,这种对历史的探索精神,正是青年学子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,在写作中,展现对历史认知局限性的自觉,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上的成熟与深刻。

这道高考作文题所蕴含的历史意识,对当代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。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,历史教学有时沦为知识点的机械记忆,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,学习历史,不仅是掌握过去的事实,更是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、用历史的方法解决问题,当考生能够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并在现实中践行其精神,历史便实现了其“述往事,知来者”的价值,这种历史思维的培养,理应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。

回望这道高考作文题,它更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青年学子与历史深度对话的大门。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、价值多元化的时代,我们亟需重新确立历史坐标,在历史的长河中锚定自身的位置,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:“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。”唯有尊重历史、理解历史、运用历史,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走得更稳、更远,这道作文题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考察写作能力的范畴,它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动员,旨在引导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,让历史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明灯,而非尘封的过往。

高考理综选择题多少分,高考理综选择题多少分一个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6)
广西大学高考分数线,广西大学高考分数线2024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