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英语2016全国卷1,2016高考题英语全国卷一

教育 2小时前 676

墨迹未干的答卷

六月的暑气,被高考的钟声敲得愈发滚烫,英语考场里,空气仿佛凝滞成了一块淡黄色的琥珀,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、考生们细微的呼吸,连同那份无形的紧张,一并封存其中,林薇坐在靠窗的位置,一束金色的阳光穿透玻璃,温柔地覆在她摊开的答题卡上,照亮了那块光斑,也映亮了她微蹙的眉宇。

听力部分的余音尚在耳畔回响,她深吸一口气,沉入阅读理解的深海,那些环保科技、文化差异的英文段落,起初在她眼中是陌生的符号,渐渐地,它们幻化成熟悉的航标,引领着她的思维在字里行间自如穿行,如一条回归故土的鱼,畅快而自信。

高考英语2016全国卷1,2016高考题英语全国卷一

当翻到完形填空时,一股陌生的滞涩感如藤蔓般悄然缠绕上来,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老木匠与时光对峙、坚守传统手艺的故事,词汇的选择不再像之前那样泾渭分明,许多选项在语境中都显得暧昧不清,如同迷雾中的岔路,林薇的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,试图从上下文的逻辑脉络中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,但那些空格,却像一个个沉默的迷宫入口,让她有些迷失,她忽然想起备考时,老师反复强调的“语感”——这玄妙的感觉,此刻却如夏日午后掠过窗前的蜻蜓,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,看似近在咫尺,却始终无法捕捉,她停顿了片刻,目光从监考老师沉稳的脚步上掠过,转向窗外那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梧桐,努力让纷乱的思绪如落叶般,归于平静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作文区的空白依旧一片刺眼,像一个无声的诘问,题目要求写一封“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节日”的信件,这个题目并不偏僻,林薇的脑海中瞬间点亮了无数画面:春节的红灯笼如星辰般缀满夜空,中秋的满月是悬于天际的玉盘,端午的龙舟在江面上劈波斩浪,还有那香气四溢、令人魂牵梦绕的粽子,她知道,这些意象是中华文化最生动的注脚,但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珍珠,用一根名为“情感”的丝线串联起来,形成一封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信件,却是对她语言组织与文化理解的双重考验。

高考英语2016全国卷1,2016高考题英语全国卷一

她决定从春节切入,这不仅因为它最具普适性,更因为它所承载的“团圆”与“希望”,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,她想象自己正给一位远在异国他乡的笔友写信,用平实而真诚的笔触,描绘除夕夜家人围炉而坐的温馨,孩子们身着新衣领取压岁钱时脸上绽放的雀跃,以及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,如何驱散冬日的严寒,迎来春天的第一缕讯息,她斟酌着词句,努力让每一个英文单词都精准地传达出那份独属于东方的、含蓄而又浓烈的情感,她写到“福”字倒贴的习俗,解释这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,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朴素祈愿,一种将“福气”迎入门中的仪式感;她提到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,寓意着招财进宝,背后是中国人对富足生活最质朴的向往。

当笔尖触碰到端午节时,林薇的思绪不由得放缓,她想起了小时候,奶奶总会在这天包粽子,碧绿的粽叶在她手中翻飞,很快就被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填满,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清甜的香气,能飘满整个小巷,她写道,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位投江的诗人屈原,更是一种对家国情怀的集体铭记,对高尚品格的永恒追寻,她尝试着用英文去描绘那种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精神,尽管深知任何翻译都难免会损失原诗的韵味,但她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,她提到了龙舟竞渡,那震天的鼓点是心跳的共鸣,奋楫的号子是意志的呐喊,展现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激情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

文章的末尾,林薇将视角拉回到节日的本质,她告诉她的外国朋友,中国的节日,不仅仅是热闹的庆典,更是一面映照民族灵魂的镜子,从中,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、对家庭的眷恋、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许,她写道,这些节日如同一条流淌了五千年的文化长河,每一个浪花都闪耀着智慧与温情的光芒,她真诚地希望,有朝一日,她的朋友能亲身来到中国,在节日的氛围中,去触摸、去感受、去理解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当林薇写下最后一个句点,放下笔时,终场的铃声清脆地响起,如释重负的叹息也随之溢出,她没有刻意去检查答案,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,那棵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下绿得发亮,仿佛在为她刚刚完成的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而鼓掌,墨迹未干的答卷上,不仅仅是语法的正确与词汇的丰富,更有一个年轻女孩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确认与自信,以及她渴望与世界分享这份美好的赤诚之心,这份答卷,或许将成为她青春记忆里,一抹最温润、最隽永的底色。

2017年高考3卷语文,2017高考三卷语文
« 上一篇 2小时前
2017年高考2卷语文,2017年高考2卷语文作文解析
下一篇 » 1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