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福建高考英语,2012福建高考英语难度
《那年夏日的英语试卷》
2012年的夏天,福建的暑气裹挟着聒噪的蝉鸣漫过斑驳的窗棂,我坐在高考考场的硬木椅上,指尖触碰到那张带着油墨清香的英语试卷,泛黄的纸页上,印刷体的"PART ONE"像一道时光的分界线,将十二年寒窗的青涩岁月与此刻未知的未来悄然分隔,阳光透过窗棂,在试卷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仿佛是青春在无声地低语。
听力测试的铃声骤然响起,窗外的凤凰木正簌簌落下一串绯红的花序,像少女羞红的脸颊,耳机里传来的女声带着标准而温柔的英伦腔调,讲述着大本钟维修的故事,每一个音节都敲在心上,我握着笔的手心沁出薄汗,掌心的湿凉与试卷的微暖形成奇妙的对比,忽然,初三英语课上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——那时总把"Big Ben"误写成"Big Ben"的同桌,正指着课本上的插图,眼睛亮晶晶地说:"等我长大了,一定要去伦敦,看看真正的大本钟。"此刻耳机里的"maintenance costs"(维修费用)这几个单词,让她在记忆里笑得眉眼弯弯,那笑容纯粹而明亮,仿佛这串冰冷的数字正穿越时空的阻隔,与某个少女遥远而执着的遥望温柔相撞,激起心底最柔软的涟漪。
阅读理解的第一篇文章,讲述的是福建土楼的建筑智慧与人文底蕴,当读到"circular architecture harmonizes with nature"(圆形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)时,我仿佛瞬间被拉回了去年春游在永定见到的承启楼,那位皮肤黝黑的导游指着层层叠叠的夯土墙说:"土楼的圆环结构不仅能抵御台风,更象征着闽南人'以和为贵'的处世哲学。"考场里,无数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的沙沙声,与当年土楼檐角滴落的雨声奇妙地重合在一起,如同跨越时空的交响,那些镌刻在夯土墙上的家族密码、世代相传的乡愁,此刻正以英语为媒介,在考卷上续写着新的传承,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在此刻交汇。
完形填空的篇章里,有一个风筝的寓言,男孩心爱的风筝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断裂线绳,一位睿智的老人告诉他:"the string that holds you back is also the one that keeps you safe"(束缚你的线,亦是你安全的保障),这个句子像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,漾开层层涟漪,让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情景,父亲总在车后默默扶着,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,直到某天,我猛然回头,才发现他早已松了手,而我早已能独自骑出很远,感受风拂过耳畔的自由,此刻考卷上的"balance"(平衡)一词,突然有了千钧重量——成长从来不是鲁莽地挣脱束缚,而是学会在牵引与飞翔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支点,在依赖与独立之间达成微妙的和谐。
语法填空题里有个短语"weather the storm"(经受住风暴),它的出现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台风"苏拉"过境的那个难忘夜晚,狂风呼啸,暴雨如注,我们的英语老师却打着伞,深一脚浅一脚地积水的巷子里,为我们分发复习资料,雨水顺着她的雨衣帽檐滴在教案上,晕开了用红笔精心标注的时态变化,那时我们总抱怨她过于严苛,总在早读课听写那些令人头疼的"phrasal verbs"(短语动词),甚至偷偷在心里给她起了外号,那些看似刻板的重复,却像暗夜里的灯塔,让我们在语言的风暴中找到了坚实的锚点,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。
作文的题目是"The Power of Small Things"(小事物的大能量),我提起笔,写下清晨巷口豆浆摊升腾的热气,那氤氲的水汽里裹着生活的香气;写下同桌在我熬夜刷题后,偷偷放在笔袋里的那颗薄荷糖,那清凉的甜意瞬间驱散了疲惫;写下英语老师批改作业时,在我卷子上留下的那个小小的笑脸贴纸,那简单的图案却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整个青春,这些琐碎而温暖的片段,在英语严谨的语法框架里发酵,竟酿出意想不到的醇厚与甘甜,我忽然明白,语言从来不是冰冷的符号堆砌,而是承载着人间烟火最温暖的容器,就像那些年我们反复背诵的课文,那些拗口的单词和句型,最终都化作了我们认识世界、理解生活的独特棱镜,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窥见生活的美好与深邃。
考试结束的铃声尖锐地响起,宣告着这场青春战役的暂告段落,夕阳正将窗外的三角梅染成蜜糖般的暖色,温柔地铺满整个桌面,我缓缓放下笔,目光最后一次扫过那张写满答案的试卷,密密麻麻的字母像一群振翅欲飞的蝴蝶,带着我的思绪飞向远方,2012年的福建英语试卷,终究成了一张特殊的地图,标记着我们在汉语这片深厚的土壤里,如何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审视和打量自己,那些听力的韵律、阅读的篇章、写作的思绪,最终都拼贴成我们独一无二的成长模样——在母语的根系上,勇敢地嫁接出眺望世界的枝桠,让青春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更加茁壮。
走出考场,夏日的晚风拂面而来,几片凤凰木的花瓣轻轻落在我的肩头,像是对青春的温柔告别,我知道,这张英语试卷承载的远不止一个冰冷的分数,更是我们在语言的转换与碰撞中,完成的自我确认与精神蜕变,就像土楼的圆环,既守护着家族的传承与根基,又向世界敞开包容的胸怀,我们也在母语与外语的交织与对话中,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与精神家园,那年夏日的英语试卷,终将成为记忆里最温柔而深刻的注脚,时刻提醒我们:所有的学习与探索,都是为了在更广阔、更多元的世界里,更清晰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,更坚定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