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散文题,高考散文题目
《墨痕深处的星光》
六月的微风裹挟着栀子花的甜香,悄然拂过窗棂,我凝视着书桌上摊开的《古文观止》,泛黄的书页间静静躺着半片干枯的桂花,那是去年深秋,我在老槐树下偶然拾得的——彼时我正背诵《滕王阁序》中的"潦水尽而寒潭清,烟光凝而暮山紫",忽有清风过处,桂花簌簌飘落,星星点点缀满书页,恍若时光长河中遗落的星辰,在墨香里静静闪烁。
高三的教室永远氤氲着两种奇妙的气息:油墨的清香与咖啡的醇厚交织,课桌上的试卷堆叠成连绵的山峦,每一座峰顶都赫然标注着鲜红的分数,我常在晚自习后独自留下,看月光透过百叶窗,在草稿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栅,那些泛黄古籍里的文人墨客,是否也曾在这样的深夜里,与一盏孤灯相守,任思绪在墨香中翩跹起舞?
与古文的初遇,是在初二的那个午后,祖父握着狼毫,在宣纸上写下"学而时习之",墨迹如兰般徐徐晕开,他轻声道:"文字是有生命的,你要用心聆听它的呼吸。"彼时我尚不解其意,直到高三模拟考失利的那个黄昏,我蜷缩在图书馆的角落,指尖划过《归去来兮辞》:"寓形宇内复几时,曷不委心任去留"——这十二个字如惊雷般击中我,陶渊明将官袍挂于故乡枝头,转身走向南山的豆田,而我为何要在分数的樊笼里作茧自缚?
自此,晨读时我总会背诵《赤壁赋》:"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",连清晨的薄雾都似乎被诗句浸润得格外温柔,有次数学课上偷看《庄子》,被老师突然点名,我竟脱口而出"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",全班哄堂大笑,我却在那喧闹中听见了灵魂的自在回响,原来真正的学习,从不是被迫的灌输,而是跨越千年的灵魂相拥。
百日誓师那天,我们站在操场上振臂高呼,震天的口号声中,我指尖轻触口袋里的桂花书签,忽然想起《兰亭集序》的哲思:"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",古人早已参透: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终点的抵达,而在于途中的风景,那些挑灯夜读的星夜,那些与师友切磋的午后,那些跑道上挥洒的汗雨,都是青春最珍贵的注脚。
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,我特意回到空荡的教室,用橡皮擦去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,粉笔末在阳光下如金屑般飞舞,恍若当年落在书页上的桂花,收拾书本时,那张夹在《古文观止》里的桂花书签悄然滑落,背面一行铅笔小字映入眼帘:"愿你走出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。"——这是同桌的笔迹,她总笑我活成古人,醉心于"采菊东篱下"的梦里。
如今坐在大学图书馆的窗边,阳光穿过玻璃,在《史记》的封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,我终于懂得,那些泛黄书页里藏着比分数更永恒的宝藏:是苏轼"一蓑烟雨任平生"的旷达,是李清照"生当作人杰"的风骨,是孔子"知者不惑"的智慧,它们如同墨痕深处的星光,在岁月的长夜里,永远为迷途者指引方向。
青春原是一场盛大的遇见:我们在题海中初识,在古籍里重逢,当某天回望来时路,会发现那些墨香氤氲的时光,早已在生命里刻下最深邃的印记,就像那片干枯的桂花,虽失却了芬芳,却在书页间永远封存着那个秋日的暖阳,和那个不肯向分数低头的少年——他的眼眸里,永远闪烁着比星辰更亮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