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志愿吧,高考志愿吧 百度贴吧

教育 1天前 632

高考志愿吧,高考志愿吧 百度贴吧

《在志愿的岔路口,种下一棵会开花的树》

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时,林晓合上笔盖,听见窗外的蝉鸣突然拔高了调子,那声音像极了此刻胸腔里擂鼓的心跳——十八岁的夏天,终于被一张薄薄的试卷分成了两半:一半是刚刚结束的青春战役,另一半是即将展开的人生序章,而连接这两部分的桥梁,是桌角那本被翻得卷了边、页脚微微泛黄的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》。

志愿填报从来不是简单的分数匹配游戏,当林晓在密密麻麻的专业代码间迷失方向时,她想起高二那年参加的研学活动,在科技馆的量子计算展区,研究员用激光演示量子纠缠的原理,光束在空间中划出优雅的弧线,像一首无声的诗,那一刻,她突然理解了物理老师说的"科学是有温度的"——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背后,是人类对世界最本真的好奇,可当她翻开指南,"物理学"专业后面标注的"就业率:78%",又让她犹豫了,在父母的期待里,稳定、高薪的计算机专业才是"明智之选",就像他们这一代人眼中,公务员、教师永远是最体面的职业,是岁月沉淀下的安稳港湾。

这种代际的认知差异,在志愿填报季被无限放大,林晓的父亲是严谨的工程师,母亲是细致的会计,他们用半生的经验为女儿规划了一条"少走弯路"的人生路径:"选计算机,毕业进大厂,年薪三十万起,日子过得踏实。"可林晓记得,自己在日记本里写过无数次想成为科普作家的梦想——她想让更多孩子感受到,科学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,而是像星空一样浪漫的存在,那些深夜里为科幻小说落笔的时光,那些偷偷关注"中国天眼"动态的瞬间,难道都要在"就业率"的冰冷数据面前妥协吗?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的执着,那些仰望星空时的遐想,难道真的敌不过一份看似光鲜的薪资单吗?

志愿填报的本质,是一场"自我认知"的成年礼,当林晓坐在电脑前,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无法落下时,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从未认真思考过"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",是像父母一样,在既定的轨道上稳步前行,还是像那些她敬佩的科学家、作家一样,在未知的领域里勇敢探索?这个问题的答案,不在指南的专业介绍里,不在父母的建议中,而在她过去十八年的成长轨迹里——是小学时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迟到的倔强,是中学时把零花钱全花在科普杂志上的执着,是考场上面对物理大题时眼里的光,是每一次读到宇宙奥秘时心脏的雀跃。

填报志愿的过程,也是一场与"可能性"的温柔对话,林晓最终在志愿表的第一栏填下了"物理学",在第二栏填下了"汉语言文学",她知道,前者是守护心里的那束光,后者是为这束光寻找表达的翅膀,父母看着她的志愿表,沉默了很久,桌上飘着淡淡的茶香,最后母亲轻轻叹了口气,说:"只要你将来不后悔,我们就支持你。"那一刻,林晓突然明白,志愿填报从来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豪赌,而是在人生的旷野上,选择一块既能扎根土壤,又能仰望星空的土地,让梦想与现实在此刻握手言和。

林晓已经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,物理学专业的字样让她眼眶微热,她想起填报志愿那天,她在日记本上写:"我们都是在岔路口种树的人,不知道哪棵树会先开花,但只要根扎得够深,总有一天,它们会枝叶相连,长成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。"高考志愿的选择,或许不会决定一生的轨迹,但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现实的土壤里,种下梦想的种子;如何在众声喧哗中,听见内心的回响;如何在漫长的成长路上,不忘记为什么出发。

这个夏天,无数像林晓一样的年轻人,都在志愿的岔路口上,郑重地种下属于自己的那棵树,他们或许会迷茫,会犹豫,会徘徊,但他们心中都有一团火,那是青春独有的热爱与勇气,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开出怎样的花,是绚烂夺目,还是淡雅芬芳,但他们相信,只要带着这份热爱与勇气前行,每一片叶子都会朝着阳光生长,每一朵花都会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,绚烂绽放,这,或许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——在选择的迷雾中,依然相信光,追逐光,最终成为光,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。

长春高考复读,长春高考复读学校
« 上一篇 1天前
高考散文题,高考散文题目
下一篇 » 1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