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环高考,玉环高考成绩排名
玉环高考:一场与海风同行的远航
六月的玉环岛,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潮气,拂过岛上错落的瓦房,也吹过县一中那栋在岁月中略显斑驳的教学楼,空气闷热得仿佛凝固,唯有教室内几台老旧的吊扇,在“吱呀”声中勉力转动,搅动着凝滞的空气,那声响,与学生们翻动书页的沙沙声、笔尖划过草稿纸的唰唰声,以及偶尔几声压抑的咳嗽交织在一起,谱成一曲独属于高三学子的、紧张而疲惫的交响乐。
林晓坐在靠窗的位置,指尖因过度用力而攥得发白,紧握着一本边缘磨损的数学错题本,窗外,玉环山在氤氲的薄雾中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,这番景致却无心欣赏,她的目光被桌上那张被揉得起了皱的模拟成绩单牢牢锁住——语文112,数学98,英语105,理综210,总分525,这个分数,在玉环一中这所汇聚了全县顶尖学子的重点高中里,尴尬地卡在中间,像一根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的鸡肋,距离高考仅剩不足一月,她能清晰地感受到,身边每一个人都如上紧了发条的陀螺,在名为“高考”的赛道上全速冲刺,空气中弥漫的,是一种近乎令人窒息的、无形的压迫感。
“晓,这题你卡在哪了?”同桌陈静轻声探过头来,眉宇间微蹙,指着错题本上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,陈静是班里公认的“学霸”,成绩稳居年级前十,她的笔记永远如印刷体般工整,连笔迹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谨,林晓摇摇头,默默递过笔,草稿纸上,她迅速写下几步推导,却在关键的辅助线上思路中断,陷入了僵局。“你看,这里需要一条巧妙的辅助线,”陈静的声音清脆而柔和,她接过笔,在图形间轻轻一画,“连接AC,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”她的指点如同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林晓的思维枷锁,林晓抬头,撞上陈静眼中温暖的鼓励,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,在这段人人自危、暗自较劲的冲刺时光里,这份毫无保留的援手,在玉环这座被蔚蓝大海温柔环抱的小城里,显得尤为珍贵而温暖。
玉环,这座镶嵌在东海之滨的“海上明珠”,自古便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,这里的人们,祖祖辈辈以海为田,以船为家,练就了一身与风浪搏斗的硬朗与坚韧,玉环的学子而言,高考,更像是一场盛大的“出海”,他们便是那刚刚离港的小船,在名为“题海”的汹涌波涛中颠簸起伏,奋力寻找着通往梦想彼岸的航线,有的船,凭借天赋与努力,能乘风破浪,直挂云帆济沧海;而更多的船,则可能在途中迷失方向,被巨浪打翻,最终只能回到熟悉的港湾,继承父辈的渔网,在近海中继续耕耘,安于平凡。
林晓的家,就在玉环岛的楚门镇,父亲是一名渔船修理工,那双布满老茧和油污的手,是岁月与生计最直接的烙印,他说话的声音洪亮,带着海风般的粗粝与豪爽,母亲则在镇上的海鲜市场支起一个小摊,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忙碌,直到夜幕降临才带着一身疲惫回家,他们没读过多少书,却把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,全部寄托在了女儿林晓的身上。“晓啊,你一定要好好读书,考上大学,走出去,千万别像我们一样,一辈子都围着这岛、这片海打转。”母亲一边熟练地挑拣着鱼虾,一边对她说,眼角的皱纹里,盛满了对女儿未来的无限期盼,那期盼,沉甸甸的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这份期盼,化作一块无形的巨石,沉沉地压在林晓的心头,她深知,自己并非陈静那般天赋异禀的“快船”,她只是一艘普通的小渔船,想要抵达远方的彼岸,唯有比别人更奋力地划桨,更精准地掌舵,每个清晨,当县城还在酣睡中,她已经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,迎着熹微的晨光,驶向通往学校的路;每个深夜,当家人早已进入梦乡,她的房间里依然亮着一盏孤灯,灯光勾勒出她专注而略带疲惫的侧脸,以及书桌上那座由复习资料堆砌而成的、巍峨的“小山”。
在玉环,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,它是一场牵动着整个家庭神经的集体战役,林晓的父亲,最近总爱往学校跑,他的目的并非探望,而是想方设法地找到女儿的班主任,只为问上几句孩子近况如何,有没有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,他总是穿着那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,站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,显得格格不入,手足无措,连说话都有些结巴,他紧紧攥着从烟盒里抽出的、被手心汗浸得有些潮湿的香烟,那是他能拿得出手的、最朴素也最真诚的“礼物”,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,看出了他的局促与真诚,微笑着接过烟,温言道:“林叔,您放心,晓晓这孩子特别踏实,就是有点紧张,您回家多鼓励鼓励她,别给她太大压力。”父亲听了,如释重负,连连点头,脸上紧绷的皱纹瞬间舒展开来,像一朵在阳光下盛开的菊花。
母亲则将这份压力,无声地转化为最具体的行动,每天晚上,林晓晚自习回家,迎接她的总是一碗热气腾腾、香气四溢的海鲜面——那是她最爱吃的鱼丸面,鱼丸是父亲亲手打的,取自最新鲜的海鳗,肉质Q弹,鲜美得能让人尝到大海的味道,母亲总是笑着说:“吃好了,才有力气学习。”林晓何尝不知,这碗面里盛着的,哪里仅仅是鱼丸和面条?分明是父母深沉如海的爱与期盼,她总是吃得干干净净,然后将碗轻轻放进水池,转身回到那个属于她的“战场”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放松。
高考的日子,终究还是裹挟着夏日的热浪,悄然而至,那天清晨,玉环岛的天空蓝得令人心醉,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,澄澈地镶嵌在大海的尽头,县一中的门口,早已是人头攒动,考生与家长们汇聚成一片焦虑而期盼的海洋,家长们穿着最体面的衣服,脸上写满了紧张与祝福,有的在为孩子细心地整理衣领,有的往孩子口袋里塞上几块巧克力,有的则什么也不说,只是默默地凝望着自己的孩子,眼神里的担忧与骄傲交织,复杂难言,林晓站在人群中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空气中熟悉的咸味海风钻入鼻腔,混杂着父母身上淡淡的、属于烟火生活的气息,让她感到无比安心。
父亲走上前,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,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,力道之大,几乎让她一个趔趄:“晓啊,别怕,就当平时做题,正常发挥就行!考成啥样,爸妈都认,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!”母亲则从随身布包里,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、小小的护身符,塞进她温热的掌心:“这是妈去妈祖庙里求的,保佑我囡平平安安,下笔如有神,考出好成绩!”林晓用力点点头,将护身符紧紧攥在手心,那粗糙的布料下,似乎还残留着母亲掌心的温度与无尽的祝福。
走进考场,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,铃声响起,世界瞬间安静下来,林晓拿起笔,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题目,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恍惚,这三年来的挑灯夜读,这三年里流下的汗水与泪水,这三年中所有的期盼、挣扎与坚持,仿佛都在这一刻,凝聚在了这一方小小的试卷之上,她想起了窗外连绵的玉环山,想起了父亲手上洗不掉的油污,想起了母亲碗里那碗鲜美的鱼丸面,想起了陈静温暖的笑容,想起了所有爱她之人的目光……那些画面如潮水般涌来,又渐渐平息。
她闭上眼睛,再睁开时,眼中的迷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