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塔区高考考点,雁塔区高考考点有哪几个
《雁塔钟声与笔尖沙沙》
六月的清晨,雁塔区被一场缠绵的夏雨浸润得格外清透,雨丝如帘,轻拂着大雁塔古朴的飞檐,塔身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,远处传来的晨钟,穿透雨幕,悠扬而深沉,惊起了枝头倦鸟,也唤醒了街道两旁悄然汇聚的人潮,西安交大附中门口,那抹鲜红的"高考考点"标识在雨帘中愈发醒目,像一座沉默的灯塔,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渡口。
七点刚过,考点外已是人潮涌动,五颜六色的伞花次第绽放,伞下是一张张写满期待与焦虑的脸庞,穿旗袍的母亲们裙角虽已沾湿,却浑然不觉,她们相信这"旗开得胜"的美好寓意;父亲们则默默点燃一支烟,烟雾在雨丝中袅袅升腾,又渐渐消散,如同他们强压在心头的忐忑与牵挂,卖花的小贩推着三轮车穿梭在人群中,康乃馨的温馨与向日葵的灿烂被扎成一束束,带着晨露的清新,寄托着"一举夺魁"的美好祝愿。
"准考证带了没?""身份证放哪儿了?"……类似的叮嘱在雨声中此起彼伏,交织成最动人的交响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紧紧攥着孙子的手,将一个用红布精心包裹的平安符郑重地塞进他掌心,布包上用金线绣着的"金榜题名"四个字,在微雨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,少年接过,眼眶微微泛红,却努力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:"奶奶,您就放心吧,我可是您亲手带大的'雁塔才子'呢。"
八点整,预备铃声划破雨幕,考生们如潮水般有序涌入考点,家长们踮起脚尖,目光追随着那个熟悉的背影,直到它消失在教学楼的转角,雨势渐歇,积水洼里倒映着灰蓝色的天空,也倒映着大雁塔沉稳而厚重的剪影,这座始建于盛唐的千年古刹,曾见证过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才情,此刻又默默凝视着新时代的学子们,在人生的考场上奋笔疾书,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。
考场内,笔尖与试卷摩擦出"沙沙"的声响,细密而均匀,如同春蚕食叶,又似细雨润物,窗外的蝉鸣渐起,与教室里的寂静形成奇妙的和声,有人眉头微蹙,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,笔尖勾勒出思维的轨迹;有人奋笔疾书,笔尖如飞刀般凌厉,字里行间流淌着自信;有人托着下巴,目光悠远,望向窗外古塔的剪影,陷入沉思,他们的面前,是铺展的试卷;他们的心中,是星辰大海般的远方。
监考老师轻轻踱步,脚步声轻得像怕惊扰了蝶翼,她的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,那些脸上写着的专注、紧张与倔强,让她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坐在考场时的情景,那时,窗外没有高楼林立,只有连绵的秦岭和低飞的燕子,燕子依旧南来北往,秦岭依旧巍然矗立,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,正通过这场考试,推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。
九点三十分,数学考试过半,一位考生突然停下笔,望向窗外的大雁塔,阳光悄然穿透云层,洒在塔身的砖石上,泛着温暖而古朴的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智慧,他想起了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的玄奘法师,那位孤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,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得真经,而眼前的这场考试,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寻常关卡,跨过去,前方便是山高水长,海阔天空。
十一点整,考试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,如同一声宣告,考生们如释重负地走出考场,阳光刺破云层,温柔地洒在他们汗湿的额头上,有人相视一笑,那是心照不宣的鼓励;有人抱头痛哭,那是压力的释放;有人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,给家人报平安,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快,那位塞给孙子平安符的老奶奶,早已等在门口,看到孙子平安出来,她颤抖着双手,用衣袖为他擦去额头的汗珠:"考得怎么样?没关系,尽力就好,奶奶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。"
夕阳西下,雁塔区的晚霞如诗如画,将半边天空染成绚烂的锦缎,大雁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温柔地覆盖在考点外的街道上,卖花小贩的叫卖声渐渐远去,家长们带着孩子渐渐散去,只留下满地的积水,倒映着天边的云彩和古塔的飞檐,也倒映着这个不平凡的六月午后。
这场考试,对有些人而言,是通往梦想的阶梯,一步一个脚印,向上攀登;对有些人而言,是青春的一场成人礼,在挑战中蜕变,在压力中成长;而对雁塔而言,不过是又一个寻常的六月,它静静矗立,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,听过太多的朗朗书声,也见证过太多的梦想起航,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,见证着岁月流转,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,用奋斗与汗水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笔尖虽已停歇,但青春的故事仍在继续;雁塔钟声再起,悠扬的回响里,是新的征程,新的希望,雁塔下的故事,未完待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