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2017高考满分,江苏2017高考满分多少分
麦田里的守望者
那年高考,江苏的夏天格外闷热,蝉鸣声嘶力竭,仿佛要将整个江南的暑气都煮沸,我坐在考场里,盯着作文题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,笔尖悬在泛黄的稿纸上,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,窗外的阳光白得刺眼,恍惚间,我看见祖父佝偻的背影,正站在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里,像一株被岁月压弯的麦子,沉默而坚韧。
祖父的麦田在村子东头,有二十亩地,是全村引以为傲的“金招牌”,每年芒种前后,麦穗就沉甸甸地垂下来,风一吹,便掀起连绵起伏的金色波涛,一直涌到天边,祖父总在这个时候戴上草帽,卷起裤腿,踩着松软的泥土,在麦田里巡视,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,布满深浅不一的沟壑,却能精准地分辨出哪株麦子该施肥,哪株该浇水,哪株需要多晒晒太阳,小时候,我总爱跟在他身后,蹲在田埂上看他将麦穗捻在指尖,轻轻一吹,麦麸便如雪片般飘散在风里,露出颗颗饱满、泛着琥珀色光泽的麦粒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甜和麦秆的清香,那是独属于夏天的味道。
“这麦子啊,和人一样,得用心伺候,急不得。”祖父常这么说,他固执地不肯打农药,说麦子和人一样,得吃点苦才长得结实,结出的麦子才有嚼劲,所以每年收麦子时,他都带着全家老小,顶着能把人烤化的烈日,一镰刀一镰刀地割,汗水顺着他的皱纹往下淌,滴进干裂的泥土里,洇出一个个小小的深色斑点,像大地的勋章,我曾不解,为什么祖父宁可累死累活,也不肯用机器收割?后来才明白,他怕沉重的机器轧坏了土地的“筋骨”,更怕高速旋转的齿轮碾碎了麦粒里那股被阳光吻过的、独一无二的芬芳。
高三那年,我埋首于书山题海,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,电话里,祖父的声音总是带着笑意:“麦子长得好,和你当年考试一样,得有耐心,慢慢来。”我握着手机,想象着他站在麦田里的样子,忽然想起小时候他教我认麦苗时的情景:“你看,这苗叶宽,穗就大;那苗叶窄,穗就小,人和麦子一样,从小就得把根扎深了,长得扎实,以后才能抗得住风雨。”那时我嫌他啰嗦,总是一边应着一边偷偷走开,现在才懂,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里,藏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高考前三天,我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,里面是新磨的麦粉,还带着阳光的温度,和一张祖父的字条,字迹有些歪斜,却力透纸背:“麦子熟了,你该回家看看。”我摩挲着那张薄薄的纸条,仿佛能触到祖父掌心的温度,忽然,那个站在麦田里的背影愈发清晰——他像一位孤独的守望者,守着一片金黄,也守着一个远方的“穗子”何时能归家,那晚我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变成一株麦子,在祖父慈爱的目光里,根须深深扎进泥土,迎着风雨,慢慢长出沉甸甸的、属于自己的穗。
考试结束那天,我坐上回家的车,车窗外,麦田像金色的海洋,风吹过,掀起一层层波浪,一直涌到我的眼底,我忽然明白,祖父守望的哪里只是麦田?他守望的是土地里生生不息的希望,是岁月里无声传承的勤劳与坚韧,更是我们这些在异乡求学的“麦穗”,能不能在风雨的洗礼中,长出属于自己的、饱满而金黄的人生。
我已离开故乡多年,但每当夏风吹过,我总能闻到那片麦田的味道,祖父的背影或许已渐渐远去,化作了田埂上的一缕清风,但那片金黄的麦田,永远在我心中生根发芽,原来真正的守望,不是守着过去的一成不变,而是守着心中不灭的希望,守着那些在时光里慢慢生长、终将迎来收获的梦想,就像麦子,春种,夏耘,秋收,冬藏,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,只要用心浇灌,耐心等待,每一颗种子,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金黄季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