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高考班,普通高考班和职教高考班的区别
《六月蝉鸣时》
六月的风裹挟着初夏特有的燥热,慵懒地穿过教学楼走廊的玻璃窗,将墙上"距离高考还有30天"的倒计时牌吹得微微晃动,光影在数字上跳跃,仿佛在为这群少年倒数着青春的最后一程,高三(7)班的教室里,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空调的嗡鸣交织成一片细密的网,网住了五十多个年轻而躁动的呼吸,也网住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时光。
林晚抬头望向黑板右上角的电子钟,离下课还有十二分钟,她的数学错题本摊在桌面上,三种颜色的笔迹在纸上交织,勾勒出不同的解题思路,红色墨迹在"解析几何"那页洇开一小片,像极了窗外被云层遮蔽的残阳,带着一丝倔强的暖意,后排传来轻轻的咳嗽声,是班长陈默,他正对着物理试卷紧锁眉头,草稿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受力分析图,连边缘都写满了辅助公式,仿佛在与某个无形的难题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拉锯战。
"最后一道大题的第三问,有同学思路吗?"数学老师老周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全班,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只剩下笔尖与纸张的细碎摩擦声,前排学霸张琪举手时,发辫上的橡皮筋在空中划出轻微的弧线,她的声音清脆如玉珠落盘:"辅助线应该连接AC,通过证明相似三角形......"林晚却觉得那声音渐渐模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,思绪飘向了更远的地方。
课间操的铃声响起时,大家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涌向走廊,体育委员李浩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,里面是五颜六色的便签纸。"每人写一句鼓励的话,贴到教室后面的'心愿墙'上。"他的声音因为紧张有些发颤,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让沉闷的空气泛起涟漪,林晚捏着一张浅蓝色的便签,笔尖悬在纸面上方,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,最终只写下七个字:"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。"她想起上周深夜,在走廊尽头的洗手间里,曾听到隔壁隔间传来压抑的哭声,那是班上最活泼的文艺委员小雅,原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与这个夏天默默较劲。
模考成绩单贴在公告栏那天,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若有若无的焦虑,林晚的名次比上次下滑了十五名,看着那个鲜红的数字,她突然想起母亲上周打来的电话,父亲在工地上摔伤了腿,医药费像座山压在全家人的心头,放学后,她在校门口的文具店兼职到晚上九点,荧光灯管的光照在收银台上,将那些堆积如山的练习册照出冷硬的轮廓,也映照出她疲惫却坚定的眼神。
"林晚,这个给你。"陈默突然出现在店门口,手里拿着一瓶温热的牛奶和一包巧克力饼干,"我妈说你最近总是不吃晚饭。"他的校服领口还别着班徽,在路灯下闪着微光,像一颗小小的星星,林晚接过东西时,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,那温度像夏夜的一缕凉风,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委屈,让她突然鼻酸,眼眶微微发热。
高考前一天,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开了个"最后一次班会",小雅带来了她妈妈烤的曲奇饼干,香气弥漫了整个教室;张琪打印了全班同学的合影,照片上的每个人都笑得灿烂,眼角却藏着未干的泪痕,老周没有像往常一样讲题,只是站在讲台上,看着台下这些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孩子,声音有些沙哑:"考试只是人生的一道小门,不是终点,无论你们将来在哪里,都要记得,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。"话音刚落,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,带着不舍,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六月七日的清晨,阳光格外明媚,五十多个穿着校服的学生站在校门口,互相击掌、拥抱,像一群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,眼中闪烁着无畏的光芒,林晚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满是栀子花的香气和青春的味道,她回头看了看教学楼,"高三(7)班"的牌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像一颗永不坠落的星星,照亮了他们前行的路。
走进考场的那一刻,林晚突然想起那个写满鼓励的便签墙,想起陈默递来的牛奶,想起老周沙哑的叮嘱,想起小雅的曲奇和张琪的合影,想起这个夏天所有的欢笑与泪水,她轻轻握紧手中的笔,在答题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,笔尖划过纸面,发出沙沙的声响,那是青春最美的旋律,在蝉鸣不止的六月,奏响着梦想与未来的序曲,悠远而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