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山西高考作文,2017年山西高考作文
晋祠飞檐下的千年回响
太行吕梁的晨曦初露,薄雾如纱,轻抚过晋祠那三千年的周柏,古柏的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,低声吟诵着三晋大地无尽的沧桑,2017年的山西高考作文题,恰似这千年古刹檐角悬挂的一枚风铃,被时代的清风拂过,敲击出“家国情怀”这四个字,在历史的长廊里激起悠远而厚重的回响,当我们在考场上写下这四个字时,笔尖流淌的,岂止是墨水?那是血脉中奔涌的文化基因,是黄土高原上盘根错节、深入大地的精神根系。
步入圣母殿,凝视那些穿越千年的宋代彩塑,时间仿佛在此凝固,侍女们眉眼间的温婉与静默,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灵动写照,更承载着宗法社会严密的伦理秩序与家国同构的最初雏形,这恰如《礼记》中所言的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抽象概念,而是从祠堂袅袅的香火中升腾起的信仰,是晋商票号里流淌的诚信血脉,是太行吕梁间回荡的不屈抗争,这份情怀,如同汾河水般绵长不息,在每一个山西儿女的血脉中静静流淌,滋养着世代。
将目光投向平遥古城斑驳的城墙垛口,历史的烟尘似乎仍未散去,我仿佛看见清代晋商们策马扬鞭、远赴塞外的背影,他们将江南的茶叶与丝绸运往俄蒙,又将草原的文明与风情带回晋中,在悠扬的驼铃声中,构建起一条纵横欧亚的商业动脉,这些“走西口”的汉子们,怀揣着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的祖训,在异乡的土地上,用诚信与智慧书写着晋商的传奇,他们以“汇通天下”的票号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的先河,其“货真价实、童叟无欺”的经营哲学,正是“经世济民”家国情怀在商业领域的生动实践。
乔家大院的砖雕照壁上,“百寿图”与“福禄寿”的纹样精美绝伦,诉说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,这份向往绝非独善其身的狭隘,而是“达则兼济天下”的博大胸怀,当民族危亡的号角吹响,三晋大地便成了最坚固的堡垒,太行山上,军民同仇敌忾,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;左权将军牺牲的“十字岭”上,至今仍回荡着“母亲叫儿打东洋”的悲壮歌谣,正是这种深植于乡土、熔铸于抗争的家国情怀,让山西在风雨飘摇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。
伫立于壶口瀑布的岸边,黄河浊浪排空,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,撞击出的水雾在阳光下幻化成绚丽的彩虹,这磅礴的景象,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:“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”是的,今日的家国情怀,早已超越了烽火硝烟中的舍生取义,它化身为实验室里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执着,是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默默耕耘的汗水,是文化传承者守正创新的探索,正如黄河水裹挟着泥沙,从晋陕峡谷的千沟万壑中奔涌向前,新时代的三晋儿女,正以各自的方式,为这份古老的情怀注入新的时代内涵。
暮色四合,晋祠飞檐下的铜铃在晚风中发出清脆的轻响,仿佛在提醒着每一位驻足的过客:家国情怀并非博物馆中供人凭吊的冰冷文物,而是流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基因,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密码,它存在于母亲蒸花馍时专注的神情里,存在于父亲修理农机时认真的双手中,存在于学子们挑灯夜读的坚定目光里,当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,将家庭的幸福与民族的复兴紧密相连,便是对这份古老情怀最鲜活、最深刻的传承,正如汾河水终将汇入黄河,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奋斗,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滚滚向前的磅礴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