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24题,高考24题研究

教育 2周前 (11-05) 1001

高考第24题的孤独突围

六月的风,裹挟着聒噪的蝉鸣,穿过教室的斑驳窗棂,轻轻拂过堆成小山的复习资料,高三(7)班的空气里,悬浮着粉笔末的微尘、少年们蒸腾的汗水,还有一种名为“高考”的、无形的焦灼,林薇的目光,久久地钉在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牌上,那鲜红的“24”像一枚滚烫的烙铁,灼得她指尖微颤,距离高考还有24天,而她数学模拟卷上,那道压轴的解析几何题,依旧是一片刺眼的空白,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
这道题,是横亘在无数考生面前的巨兽,分值20分,足以在录取通知书的“天堂”与“落榜”的“地狱”之间,划出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,它沉默而狰狞,盘踞在征途的终点,林薇并非不努力,她的草稿纸用完了一本又一本,笔芯消耗了一根又一根,指腹磨出了浅浅的茧,可每次下笔,那些复杂的曲线与交缠的方程,都像一群顽皮的精灵,与她玩着捉迷藏,明明线索就在眼前,却总在关键处戛然而断,让她陷入无尽的迷思,同桌陈宇的卷子上,那道题早已被红笔圈出漂亮的满分,他轻松地甩甩笔,轻描淡写地说:“不过就是几个固定的套路罢了。”可林薇知道,有些人的“套路”,是天赋与汗水淬炼出的本能,而她的“笨拙”,或许早已为她的人生写下了注脚。

班主任老周是个戴着深度眼镜、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,他总爱在班会课上强调:“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但桥上比的不是力气,是心气和脑子。”他把林薇叫到办公室,指着墙上“清华北大”的招生简章,语气沉重而关切:“林薇,你的语文英语是王牌,数学再这样下去,别说顶尖名校,一本线都悬啊。”老周不知道,这句话像一根精准的银针,毫不留情地扎进林薇心里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,她来自小镇,父母是守着小卖部的普通人,他们不懂什么是“解析几何”,只能在电话那头用朴实无华的语气重复:“薇薇,考出去,别像我们一样,一辈子守着这个小柜台,没见过大世面。”第24题,便成了她肩上无形的十字架,既是逃离小镇的唯一路径,也是随时可能将她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高考24题,高考24题研究

转机,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傍晚悄然降临,林薇独自留在教室,与窗外电闪雷鸣的天地为伴,做着最后的挣扎,值日生李默正准备锁门,看到她对着第24题愁眉不展,犹豫了片刻,默默递过来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用铅笔写着几个字:“试试用‘点差法’,把韦达定理藏在里面。”林薇愣住了,这是她从未尝试过的“野路子”,她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,按照纸条的提示重新构建思路,当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,那些曾经混乱的线条竟奇迹般地变得清晰,她得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严丝合缝地重合时,她猛地抬起头,发现李默早已收拾好书包,正准备悄然离开。

“谢谢你!”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,李默回头,腼腆地笑了笑,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:“没什么,我也是琢磨了好久才发现的。”从那天起,林薇开始留意这个班里的“隐形人”,她发现,李默的数学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“旁门左道”的解法,有些思路甚至比标准答案更简洁、更直观,他从不张扬,只是在课堂上,偶尔会举起手,平静地指出老师板书中的一个微小笔误,林薇突然醍醐灌顶:原来,所谓“天才”,并非天生就懂一切,不过是把别人用来闲聊、发呆的时间,都用在钻研的刀刃上。

距离高考还有10天,林薇终于在第24题上撕开了一道口子,她不再依赖死记硬背的公式,而是学着像李默那样,回归几何的本质,用最直观的图形去理解冰冷的代数,她开始在晚自习后主动留在教室,和李默一起探讨题目,两人偶尔会为一道解法的优劣争得面红耳赤,却又在相视一笑中,共同寻找到更优的路径,教室的灯光越来越晚,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,那道曾经让她绝望的“巨兽”,渐渐变成了一场充满乐趣的思维博弈,一场与智识共舞的华尔兹。

高考24题,高考24题研究

高考那天,天气晴朗,惠风和畅,林薇走进考场时,深吸一口气,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、属于青春的紧张与希望,当她翻到数学卷的最后一页,看到那道熟悉的第24题时,心脏没有狂跳,反而出奇地平静,她想起了老周的叮嘱,想起了父母的期盼,想起了李默递来的那张皱巴巴的纸条,想起了无数个夜晚与草稿纸的对话,她拿起笔,笔尖在纸上划出自信而流畅的轨迹,那些曾经陌生的曲线与方程,此刻像久别重逢的老友,与她默契共舞,每一个步骤都行云流水。

成绩出来那天,林薇的数学考了138分,离满分只差压轴题的最后一步,她心中没有遗憾,反而充满了释然,因为她比谁都清楚,第24题教会她的,从来不是如何解出一道数学题,而是在那场孤独的突围战中,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,杀出一条血路,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,而李默,则考上了本地的一所不错的大学,他给林薇发来短信,上面写道:“其实你才是我的老师,是你让我知道,坚持,比天赋更重要。”

多年后,林薇成了一名编剧,她将高考第24题的故事,写进了自己的剧本里,她在扉页上写道:“那道题,是青春里最残酷的成人礼,也是我们学会与自己和解的开始,每个人生命中,都有属于自己的‘第24题’——它可能是一道数学题,一道人生选择题,或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坎,但只要我们不放弃,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,笔尖下的战场,早已变成了通往未来的桥梁。”

窗外的阳光正好,暖洋洋地洒在剧本的最后一行字上,熠熠生辉:

“所谓成长,不过是在无数个‘我不会’的瞬间,最终鼓起勇气,喊出‘我试试’。”

高考志愿班,高考志愿班主任会看到吗
« 上一篇 2周前 (11-05)
高考成绩吧,高考成绩”
下一篇 » 2周前 (11-0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