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学渣,高考学渣逆袭真实故事
《尘埃里的星辰》
教室后排的空气总是浑浊的,混杂着粉笔末的微尘、青春期特有的汗味,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颓废气息,林风就坐在这片混沌的中央,像一株被遗忘在墙角的野草,既不张扬,也不枯萎,只是安静地存在着,他的课桌上永远堆着几本卷了边的漫画书,数学试卷上鲜红的叉号密密麻麻,像一张绝望的网,将他牢牢困在"学渣"这个标签里。
高考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减少,教室里的空气越来越凝重,优等生们埋首于书山题海,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食叶,连带着整个班级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,而林风,则成了这片肃杀里唯一的例外,他偶尔抬头,目光穿过窗外摇曳的梧桐叶,落在远处教学楼顶的钟楼上,仿佛那里藏着另一个世界的答案。
班主任老周是个戴着厚厚酒瓶底眼镜的中年男人,他总喜欢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扫过林风。"林风啊,你就不想为自己拼一次吗?"他的声音透过粉笔灰传来,带着无奈的疲惫,林风只是扯了扯嘴角,不说话,他知道,拼一次?他拼过,但像拳头打在棉花上,连个回声都没有。
家里的气氛更压抑,母亲的眼圈总是红的,父亲则沉默地抽着烟,烟雾缭绕中,林风能感受到他们无声的叹息。"别人家的孩子"像一把钝刀,反复切割着这个家的神经,林风也曾试图努力,可翻开课本,那些公式和定理像一群调皮的精灵,在他眼前跳来跳去,却怎么也抓不住,他开始怀疑,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。
转机出现在一个普通的午后,林风逃课去网吧,却在巷口遇到了一个蹲在地上画画的老人,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,膝盖旁铺着一张泛黄的纸,用炭笔勾勒着街角的梧桐树,线条粗犷却充满生命力,连风吹过叶子的动态都仿佛能从纸上流淌出来。
"画得真好。"林风不由自主地说,老人抬头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:"喜欢?线条和光影,就像数学里的逻辑和公式,得找到规律才行。"这句话像一颗石子,在林风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。
从那天起,林风开始偷偷学画画,他不再在课堂上睡觉,而是盯着窗外的云、树上的鸟,一笔一划地记在草稿本上,他的数学作业本上,渐渐爬满了不成形的素描,函数图像旁边是歪歪扭扭的人体结构,几何题的辅助线变成了建筑物的轮廓。
老周发现了他的变化,没有批评,只是把他叫到办公室,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说:"我年轻时也喜欢画画,后来为了生计放弃了,但有些东西,藏在骨子里,是忘不掉的。"老周的话让林风鼻子发酸。
高考前一个月,林风鼓起勇气报名了美术特长生,当他拿着画板走进考场时,手心全是汗,题目是"我的青春",他画了一个坐在教室后排的少年,窗外是梧桐树,阳光透过叶隙洒在课桌上,少年手里握着笔,眼神却望向远方——那是他从未拥有过的,对未来的憧憬。
成绩出来那天,林风没有考上重点大学,但他收到了一所普通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,母亲抱着通知书哭了,父亲笨拙地拍着他的肩,说:"好,好,以后当画家。"
大学四年,林风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的养分,他不再是那个坐在教室后排的"学渣",他的画开始获奖,他的名字出现在画廊的展签上,偶尔,他会想起高中时的自己,想起那些被红叉覆盖的试卷,想起梧桐树下画画的老先生。
原来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,有人年少成名,有人大器晚成,而林风,不过是绕了一段弯路,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,那些曾被看作"尘埃"的日子,终究在时光里发酵,酿成了最醇厚的酒。
毕业展上,林风的作品《尘埃里的星辰》获得了最高奖,画中,一个少年从墙角的阴影里走出,身后是漫天星光,有人问他为什么画这个,他笑着说:"因为,我也是从尘埃里长出来的啊。"
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幕墙洒进来,落在画布上,也落在林风带着笑意的脸上,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,所谓"学渣",不过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,而真正重要的,是你在玩笑过后,是否还有勇气,为自己画一幅不一样的画。
尘埃里的星辰,或许不够耀眼,却足够倔强,只要不放弃发光的权利,总有一天,能照亮属于自己的整片夜空,就像那些在墙角默默生长的野草,终将在某个清晨,开出属于自己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