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福建高考2017作文,2017福建高考作文题目

教育 2小时前 707

《于路途中,点亮心灯》

人生恰似一场漫长的修行之旅,我们都是背着行囊的赶路人,有人步履匆匆,只为奔赴预设的终点,却错过了沿途的风景;而有人懂得在晨曦微露时驻足,在暮色四合时沉思,将散落的时光碎片串成照亮前路的星辰,福建卷作文题所引述的人生三境——"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",恰似旅途中的三座灯塔,指引我们在历经世事浮沉后,终将抵达那方澄明通透的精神家园。

少年时,我们多是以"看山是山"的清澈眼眸打量世界,那时的认知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,天然去雕饰,带着几分初生牛犊的执拗与纯粹,陶渊明"少学琴书,偶爱闲静,开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"的少年心境,恰是对这种本真状态的最好注脚,世界在我们眼前如同一幅工笔画,远山含黛,近水含烟,善恶分明,黑白清晰,我们像海绵般吸收着周遭的信息,用最直观的感受触摸生活的肌理,这种认知或许浅显,却如同春日破土的嫩芽,蕴含着无限生长的可能,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见更多岔路,这种最初的单纯便会遭遇风雨的洗礼。

及至阅历渐丰,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"看山不是山"的迷惘时期,此时的世界仿佛被打翻的调色盘,原本清晰的轮廓开始晕染,曾经坚信的真理在现实面前摇摇欲坠,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"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",正是对这种认知颠覆的深刻体悟,我们开始发现,表象之下涌动着暗流,简单的标签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真相,就像登山者在行进途中逐渐看清,远处的山峦并非最初所见那般简单——它由无数岩石、植被与云雾构成,每个角度都呈现不同的面貌,这种"不是"并非对初心的否定,而是精神世界的扩容,如同蝴蝶破茧前的阵痛,唯有经历认知的撕裂,才能迎来思维的蜕变。

福建高考2017作文,2017福建高考作文题目

当岁月的刻痕逐渐爬上眉梢,我们终将领悟"看山还是山"的生命真谛,此时的认知如同经过淬炼的宝剑,褪去浮华,重归质朴,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所言"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",正是历经沧桑后的生命觉醒,我们不再被表象迷惑,却能透过现象触及本质;不再纠结于名相的变幻,却能把握住永恒的内核,如同老练的茶人,在品尽世间百味后,反而能在一杯清茶中品味出最本真的甘醇,这种"还是"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,而是在更高维度上的螺旋式上升,如同溪流历经千回百转,终将汇入大海,在包容中找到永恒。

从"是"到"不是"再到"还是",这不仅是认知的演进,更是生命的修行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碎片化的知识裹挟,很容易陷入"看山不是山"的迷茫,真正的智慧,是在纷繁复杂中保持清醒,在众声喧哗中听见内心的声音,就像梵高所说:"爱比被爱更幸福,给予比索取更快乐。"当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念,专注于过程中的体验,便能发现生命的真谛不在于抵达终点,而在于欣赏沿途的风景——那些与陌生人不期而遇的温暖,那些在困境中咬牙坚持的勇气,那些在平凡日子里发现的小确幸。

行走在人生的长路上,愿我们都能保持初心的纯粹,接纳认知的困惑,最终抵达通透的境界,毕竟,山还是那座山,只是看山的人,已在岁月的流转中,将生命活成了一首隽永的诗,当我们学会在途中点亮心灯,每一步都将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,引领我们走向那个更加辽阔、更加丰盈的自己。

福建高考2017作文,2017福建高考作文题目

高考无录取数据,高考无录取数据是什么意思
« 上一篇 2小时前
以高考吗,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子女可以高考吗
下一篇 » 2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