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标点 高考汇编,标点高考题

教育 1个月前 (10-23) 986

《标点:被遗忘的考卷密码》

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如释重负般响起,林晓涵将那张承载着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语文试卷轻轻折成纸飞机,她站在教学楼三楼的窗口,指尖微动,纸飞机便挣脱了她的束缚,在空中划出一道笨拙却坚定的弧线,像一只疲惫的鸟儿,最终坠落在操场边的冬青丛中,她没有急着去捡,只是倚着窗台,目光追随着楼下涌动的人潮——那些欢呼雀跃的面孔,那些喜极而泣的拥抱,忽然,一个被她忽略了一整年的"小配角"浮现在脑海,它无声无息,却贯穿了她所有的文字——标点符号。

高三开学的第一次语文测验,林晓涵的作文被老师用红笔圈出了十七处标点错误,当她站在讲台上念自己的作文时,总觉得台下有细碎的窃窃私语,那些原本冰冷的符号仿佛活了过来,化作细小的针,扎得她坐立不安,放学后,她赌气似的把语文书翻到附录的标点符号用法表,那些密密麻麻的规则像一团乱麻,看得她头晕目眩,索性将书一把塞进书包最底层,任由它在角落里积灰。

"标点而已,谁会认真看呢?"她当时这样安慰自己,轻描淡写的态度里藏着少年人特有的傲慢,却不知这个轻率的念头,会成为后来无数次模考的梦魇,像一根细小的刺,扎在她成长的年轮里。

第一次模考成绩出来时,林晓涵的语文作文被扣了8分,阅卷老师在评语里写道:"标点使用混乱,影响表意清晰。"她盯着那个刺眼的数字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试卷边缘,她忽然想起自己作文里那些随心所欲的句号,像一个个仓促的休止符;那些该用分号却用了逗号的地方,让原本平行的两个意思纠缠不清;那些本该用引号却直接写对话的段落,让人物的声音失去了边界,最让她脸红的是,在一篇议论文里,她竟把"难道我们能坐视不管吗"写成了"难道我们能坐视不管,",那个多余的逗号像个小尾巴,拖垮了整句话的气势,也暴露了她思维的怠惰。

"标点不是点缀,是文字的呼吸。"这是语文老师王老师在讲台上反复强调的话,那时的林晓涵只当是耳旁风,直到她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,看到了自己的范文被当作反面教材投影在屏幕上,鲜红的批注像一道道伤疤,暴露在她和全班同学面前。

"大家看这句,'他喜欢读书,因为书能给他力量。'"王老师用红笔在逗号处画了个圈,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"这里应该用句号。'他喜欢读书'是一个完整的判断,后面是原因解释,用逗号就把两个层次混在一起了,就像呼吸没有换气,会憋得慌。"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班,"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标尺,丈量着思想的节奏,就像音乐里的节拍器,少了它,再美的旋律也会变得杂乱无章;就像路边的路标,指错了方向,再美的风景也会让人迷路。"

那天放学后,林晓涵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待到了闭馆的铃声响起,她借来了《标点符号用法规范》,借来了鲁迅、张爱玲的作品集,一页页翻,一行行看,她发现鲁迅先生的文章里,分号总是用得恰到好处,像是在两个紧密相关的分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,既独立又相连;而张爱玲的对话里,引号里的文字总是带着温度,仿佛能听见人物的声音,能触摸到他们微妙的情绪,那些曾经被她忽略的符号,此刻仿佛活了过来,在纸上跳着无声的舞蹈,向她诉说着文字的秘密。

第二次模考时,林晓涵在写作文前,特意留出了十分钟检查标点,她逐字逐句地读,像校对员一样严谨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当她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,忽然有种奇妙的踏实感——仿佛那些文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,而是在标点的串联下,变成了有机的整体,有了生命和呼吸,成绩出来那天,她的作文只扣了2分,老师在评语里写道:"文字有了呼吸,思想有了节奏。"

高考那天,林晓涵坐在考场里,手指轻轻摩挲着准考证,上面有她亲手写下的名字,一笔一划都带着郑重,当作文题目出现在眼前时,她深吸一口气,提笔写下第一个字,她记得王老师说过,标点要服务于内容,要为情感增色,在描写故乡的田野时,她用分号隔开了不同作物的生长姿态——金黄的麦穗,翠绿的稻浪,像一幅流动的画卷;在刻画母亲的笑容时,她用破折号引出了眼角的细纹,那是最温柔的注脚;在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时,她用一连串的感叹号,让文字像烟花一样绽放,充满了力量和希望。

交卷铃声响起时,林晓涵放下笔,看着自己写满文字的试卷,那些标点符号像星星一样,在字里行间闪烁,无声地诉说着她的成长,她忽然明白,标点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,而是文字的灵魂,它让沉默的字符有了声音,让静止的思想有了流动,让每一个字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也让她找到了与文字对话的方式。

走出考场,阳光正好,洒在林晓涵的肩上,暖洋洋的,她想起那个被扔掉的纸飞机,忽然笑了,她知道,那些曾经被她忽略的标点符号,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规则与智慧,终将成为她人生考卷上,最不可或缺的密码,而她,已经学会了如何破解它,并且将带着这份对文字的敬畏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高考加油牌,高考加油牌子大全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23)
90后 高考,90后 高考学校不在户籍地怎么办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