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,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图

教育 1个月前 (10-22) 848

《志愿表上的星光》

那张A4纸被指尖摩挲得起了毛边,边角微微卷曲,像只停歇在窗台的倦鸟,翅膀收拢着整个夏夜的忐忑,纸上横平竖直的印刷体里,嵌着二十四个方框,每个方框都是一扇门——门后或许藏着四载春秋的墨香,或许藏着代码编织的数字宇宙,或许藏着悬壶济世的仁心,更藏着十八年人生里最郑重的一次抉择,这是我用铅笔反复涂改了十七遍的高考志愿表,此刻正摊在书桌上,墨迹深浅不一,像一场犹豫不决的春雨,打湿了整个黄昏。

第一个方框里填的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,这个念头从高二那本泛黄的《唐诗选》里萌芽时,便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笃定,那时总在晚自习后躲进图书馆角落,翻《诗经》里的蒹葭苍苍,看露水如何浸湿诗人的衣襟;读鲁迅笔下的野草,听它们在荒原里发出不屈的呐喊;品张爱玲写香港的月亮,那清冷的光辉里藏着旧上海的繁华与苍凉,总觉得文字是有温度的,能穿透纸背,触到人心最柔软的褶皱,像冬日里捧起的一杯热茶,暖意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,可当班主任在班会上念出年级排名时,这份笃定开始摇晃——我的名次在北大往年的录取线边缘徘徊,像走钢丝的人,脚下是云雾,风一大就要跌落深渊。

于是有了第二个方框:复旦大学新闻学院,舅舅是报社的老记者,他总说记者是"时代的瞭望者",能看见历史褶皱里的真相,能听见沉默者心底的声音,去年夏天跟着他去灾区采访,看见摄影师蹲在断壁残垣前调整镜头,汗水浸透的T恤贴在嶙峋的脊背上,却依然专注地按动快门,快门声里仿佛凝固了废墟上的希望与绝望,那一刻突然觉得,或许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力量,能让苦难被看见,让温暖被传递,可填到第三个方框时,又想起物理老师拿着我的竞赛试卷时发亮的眼神:"你的数理逻辑思维像精密的齿轮,比文字更有潜力。"于是鬼使神差地写下"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",铅笔尖划过纸面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,像代码在无声地生长。

铅笔在纸上沙沙游走,方框一个个被填满,又被橡皮擦抹去,留下浅灰的痕迹,像秋日落下的第一场雪,覆盖了又显露,母亲端来一杯热牛奶,杯壁凝着水珠,蜿蜒流下,像她欲言又止的牵挂,她说:"别急,慢慢想,这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路,只有不后悔的选择。"父亲坐在沙发上看财经新闻,电视屏幕的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,像浮动的光阴,突然他关掉电视,坐到我身边,声音低沉而温和:"当年我填志愿,只想着哪个专业能让你吃饱穿暖,现在看,还是得选自己喜欢的,才能走得长远。"他的手指粗糙而温暖,划过"法学"那栏,"你小时候不是总说法庭上的律师像最聪明的侦探吗?能把黑白颠倒的真相重新找回来。"

是啊,小时候,我忽然想起那个趴在旧书桌前读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的夏天,风扇吱呀转动,窗外的蝉鸣和书页翻动的声音交织,我梦想着长大后要当像波洛一样敏锐的侦探,用逻辑的丝线织成正义的网,可后来数学题越做越多,函数图像和几何证明像藤蔓一样爬满了书桌,侦探梦渐渐被公式和定理覆盖,只剩下偶尔在草稿纸上画下的简笔人形,现在看着"法学"那两个字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,带着久违的悸动,可如果选法学,那些年熬夜刷的题,物理竞赛捧回的奖杯,岂不是都成了铺在另一条路上的石子?

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,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图

窗外的天慢慢暗下来,路灯次第亮起,像撒在黑绸缎上的碎钻,温柔地照亮了夜归人的路,志愿表上的字迹在暮色中渐渐模糊,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,忽然想起体检时医生拿着检眼镜说的话:"你的视力有点下降,要注意用眼,别让屏幕的光偷走了看世界的明亮。"是啊,如果学计算机,以后每天面对着发光的屏幕,眼睛会不会像干涸的湖?如果学新闻,经常要熬夜赶稿,身体会不会像绷得太紧的弦?如果学中文,毕业了能做什么?当老师?当编辑?工资够不够在大城市租一间带阳台的房子,让阳光洒满清晨的餐桌?

这些问题像春日的藤蔓一样缠上来,越缠越紧,勒得人有些喘不过气,我把志愿表揉成一团,纸团在掌心留下褶皱的痕迹,像此刻纠结的心,又展开,平铺在桌上,月光从窗帘缝里漏进来,像一缕银色的丝线,正好照在"清华大学建筑系"那几个字上,初中时美术老师夸我画素描有空间感,线条里藏着老房子的呼吸,那时我画的是老家老房子的屋檐,青瓦上的苔痕是岁月的印章,木窗棂上的裂纹是时光的掌纹,后来知道建筑是"凝固的音乐",能让砖瓦和混凝土长出旋律,突然觉得能设计出别人每天生活的空间,让冰冷的建筑里住进温暖的烟火,该是件多酷的事。

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,填好的高考志愿样本图

可清华的录取线更高啊,像一座需要仰望的山峰,我趴在桌上,额头抵着冰凉的桌面,眼泪砸在志愿表上,晕开一小片墨迹,像一朵突如其来的乌云,母亲轻轻拍着我的背,节奏和缓,像小时候我发烧时她哼的童谣,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,父亲拿过志愿表,用红笔在"服从专业调剂"后面打了个坚定的勾,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,像在说:"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;是长跑,不是一次冲刺,重要的是你朝着哪个方向奔跑,而不是起点的位置。"

是啊,人生是旷野,我坐直身体,重新拿起铅笔,这一次,笔尖不再颤抖,第一个方框里,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,那里有千年文脉的回响;第二个方框,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,那里有时代脉搏的跳动;第三个方框,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,那里有未来世界的密码;后面还有法学、建筑学、临床医学……每个方框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梦想,它们或许不同,像散落的星辰,却都闪着属于自己的光,共同织成了我十八岁的夜空。

志愿表终于填完了,二十四个方框整整齐齐,像二十四个等待启航的港湾,停泊着青春的航船,我把志愿表小心翼翼地放进文件袋,封口时发出清脆的"啪嗒"声,像锁住了一整个夏天的蝉鸣与星光,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,温柔地洒在书桌上,我知道,这张纸上的每一个字,都将是照亮未来的星光,而无论最终走向哪一扇门,只要心怀热爱,步履不停,每一条路都能通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,那里有风,有浪,有无限可能。

2017高考数学重庆卷,2017高考数学重庆卷答案解析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22)
全球高考完结了吗,全球高考完结了吗 共几章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