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大学高考,大连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
《大连大学,我的蔚蓝彼岸》
《大连大学,我的蔚蓝彼岸》
六月的海风,裹挟着渤海湾特有的咸湿气息,一遍遍拍打着大连大学古朴的教学楼,在高三(7)班的教室里,头顶那台老旧的吊扇正发出“吱呀——吱呀——”的呻吟,有气无力地搅动着沉闷的空气,将墙上那面“决战高考”的红色横幅吹得猎猎作响,像一面不肯屈服的旗帜,林薇的目光,久久地钉在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牌上,那鲜红的“30”天,像一滴沉重的墨水,滴落进她干涸的心湖,激起一圈圈无声而焦灼的涟漪。
距离高考,还有30天。
大连市这所所谓的“重点高中”,因了滨城海滨路的绝佳地理位置,总被一种与生俱来的浪漫气息所笼罩,可对林薇而言,窗外那片碧海蓝天,不过是她视界里一幅模糊而遥远的背景画,她的世界,早已被摊开的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和如山般堆积的模拟试卷,压缩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。
“林薇,这道解析几何题,你来给大家讲讲思路。”数学老师老周的声音不高,却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,精准地砸进了教室里昏昏欲睡的沉闷中,林薇一个激灵,从走神的边缘猛地回神,指尖还夹着半截自动铅笔的笔芯,早已被汗水浸得温润,她站起身,黑板上的坐标系和复杂的曲线,在她骤然紧缩的瞳孔里,晃成了一片迷离的光影。
“呃……这个,辅助线应该这样添……”她的声音起初还有些底气,但渐渐地,如同被海风渐渐吹远的帆,越来越小,后排传来几声刻意压低的嗤笑,像细小的针,扎在她的耳膜上,老周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“川”字,他推了推眼镜,语气里带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失望:“高考前30天,心思还飘到哪儿去了?以你现在的状态,连大连海事、大连理工的门槛都够呛!”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,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,林薇的脸颊瞬间涨得通红,一直红到耳根,她紧紧攥着拳头,指甲深深嵌进掌心,用那点微不足道的刺痛,来对抗内心的羞赧与不甘。
当放学的铃声终于撕裂压抑的空气时,夕阳正将教学楼的影子拉得颀长而孤寂,林薇背着那个仿佛承载了她整个青春重量的书包,沿着那条走了无数遍的 familiar 路径往家走,路过学校后门那片嘈杂的海鲜市场时,她看见几个穿着大连大学文化衫的学长学姐,正热情地向路人分发着招生简章,那个印着校徽的蓝色Logo,在夕阳的余晖下,像一枚闪亮的勋章,又像一根细小的针,猝不及防地扎进了她的眼睛。
“同学,考虑一下我们大连大学吗?”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笑着朝她走来,声音爽朗而真诚,“我们学校的水产养殖可是王牌中的王牌,全国能排进前三呢!”
林薇愣住了,在她的成长记忆里,“大连海事”、“大连理工”这些名字,是父母口中“正经”的、闪闪发光的好大学,是她和父母之间心照不宣的奋斗目标,可她呢?数学成绩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,始终在一百零几分徘徊;英语单词背了又忘,仿佛沙上建塔;就连那根悬在头顶的一本线,也显得遥不可及,摇摇欲坠。
“我……我不太适合。”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接过那张薄薄的传单,声音细若蚊蚋。
“别这么说!”男生爽朗地笑起来,仿佛看穿了她的自卑,“我们学校有个学姐,高考前三个月,年级排名还在三百名开外呢!最后不也考上了大连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吗?高考啊,就像赶海,你永远不知道,下一网下去,能捞上来什么惊喜。”
林薇攥着那张蓝色的传单,站在傍晚微凉的海风里,远处,星海广场的华灯次第亮起,如同撒在深蓝色天鹅绒上的碎钻,璀璨而温柔,她忽然想起小时候,爷爷总在退潮时带着她去赶海,粗糙的大手牵着她,教她在礁石缝里寻找宝藏,爷爷总说:“薇薇啊,大海是最公平的,你付出的汗水和耐心越多,它回馈给你的宝贝就越多,别小看了任何一个浪头,也别放弃任何一次寻找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林薇开始像一个秘密的勘探家,偷偷研究起大连大学的招生简章,原来,这所始建于1949年的大学,远不止水产养殖这一张王牌,它的中文系,底蕴深厚,名家辈出;它的软件学院,虽年轻却锐意进取,如同一匹黑马;还有那条闻名遐迩的“樱花大道”,每到春天,便会落满一地粉色的雪;图书馆三楼靠窗的那个位置,据说抬眼就能看见海浪拍打礁石时激起的、如碎玉般洁白的浪花。
她将一张从宣传册上剪下的大连大学老照片,小心翼翼地夹在了数学错题本的第一页,照片里,是一栋红砖砌成的教学楼,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,而翠绿的爬山虎正沿着墙面,倔强而热烈地向上攀爬,每当被一道复杂的导数题困住,焦躁得想要放弃时,她就会翻开本子,看看那栋楼,想象自己背着书包,从那扇古朴的校门走进去,漫步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的样子,那画面,成了她枯燥备考时光里,一抹最温柔的慰藉。
高考前一周,大连这座浪漫的海滨城,被一场连绵的梅雨所笼罩,林薇坐在教室里,听着雨滴敲打玻璃窗的“嗒嗒”声,清脆而富有节奏,她忽然又想起了那个学长的话,心中豁然开朗,她在草稿纸的角落,写下了一行坚定的小字:**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,而是另一片更广阔海域的入口。**
考试那天,雨停了,天空洗过一般,湛蓝而高远,林薇走进考场时,深深地吸了一口雨后带着海腥味的清新空气,那气味让她莫名地心安,数学卷子发下来,当她翻到最后一道压轴的解析几何题时,嘴角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,那道题所构建的图形,线条流畅,轮廓分明,竟与她夹在错题本里的那栋老教学楼的屋顶,有着惊人的神似。
她握紧了笔,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,发出沙沙的轻响,如同春蚕在桑叶上辛勤耕耘,窗外的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,温柔地洒在试卷上,折射出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光斑,她知道,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,这个夏天,这个与海为伴的夏天,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海,那片可以让她自由航行的蔚蓝彼岸。
走出考场时,星海的海风正拂过她的发梢,吹起她洁白的衣角,远处的海面上,几艘洁白的游船正缓缓驶过,在碧蓝的海面上犁开一道道银色的波纹,如同青春留下的、闪闪发光的航迹,林薇想起爷爷说过的话,想起那张蓝色的传单,想起那栋爬满爬山虎的红楼,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与笃定。
高考,终究是一场盛大的赶海,有人捞到了璀璨的明珠,有人拾到了斑斓的贝壳,或许也有人,最终带着几分遗憾,空着篮子回家,但无论收获如何,每一个奔赴过的人,脚上都会沾满这片海的印记——咸涩,却又充满力量,而她,林薇,终于要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印记,满怀期待地,驶向那片名为“大学”的,属于她自己的蔚蓝海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