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山东高考卷,2017山东高考卷是全国几卷
刀锋上的舞者——高考独幕剧
六月的山东半岛,麦浪随风起伏,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,却也交织着一股无形的、近乎凝滞的紧张,高考,这场被赋予千钧重量的成人礼,如同一柄悬于十八岁少年颈项的利刃,寒光凛冽,既映照出家庭的殷切期盼,也折射出少年内心的迷茫与焦灼,而我,作为这场独幕剧的记录者,试图用笔触捕捉那些在刀锋上起舞的灵魂——他们或许步履蹒跚,或许姿态笨拙,却始终未曾松紧握梦想的双手,在命运的刀尖上,舞出属于自己的倔强与光芒。
第一幕:破晓前的蛰伏
清晨五点半,城市尚在酣睡,林晓的台灯却已如一颗孤星,在浓重的夜色中倔强亮起,昏黄的灯光下,她的影子被拉得颀长,仿佛一根绷紧到极致的琴弦,桌上,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的书页已然翻卷,红蓝笔迹纵横交错,密密麻麻的公式与定义,如同一列列沉默的士兵,等待着最终的检阅,母亲轻手轻脚地端来一杯热牛奶,杯壁上凝结的细密水珠,像极了林晓此刻不敢轻易触碰的脆弱。“别熬太晚,身体要紧。”母亲的声音轻若蚊蚋,却沉甸甸地压在林晓的心头,让她几乎喘不过气。
林晓是小镇人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成绩优异,却也因此沉默得像一座孤岛,父亲是中学教师,母亲在镇卫生院工作,这个平凡的家庭,将所有的希望与未来都倾注在了她的身上,她手中的笔,早已超越了书写工具的意义,更像是一把凿开命运壁垒的利斧,承载着父母未曾言说的期盼,林晓深知,自己不敢倒下——倒下的,不仅是自己十年寒窗的苦读,更是父母眼中那束微弱却从未熄灭的光。
第二幕:竞技场的角逐
当考试铃声尖锐地划破夏日的宁静,考场瞬间化作一个无声的竞技场,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,是此刻唯一的主旋律,既似春蚕食叶的细密,又像时间悄然流逝的叹息,林晓深吸一口气,试图压下胸腔中擂鼓般的心跳,当她将目光投向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——那篇“传统与创新”的论述文时,大脑却一片空白,熟悉的字句在眼前扭曲、跳跃,失去了往日的逻辑与温度。
那一刻,她仿佛置身于一条湍急的河流中央,左岸是十年苦读的坚实堤坝,右岸是父母殷切期盼的目光,而脚下,是正在悄然流逝的信心与冷静,她想起班主任考前的话语:“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它不仅检验知识的积累,更考验心态的韧性。”她闭上眼,强迫自己从慌乱中抽离,摒弃杂念,从最基础的字词入手,像一位耐心的工匠,一点点梳理文章的脉络,试图解开那团缠绕的思绪,终于,在看似无解的迷雾中,她捕捉到了一丝逻辑的微光,找到了突破口。
第三幕:散场后的回响
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,林晓走出考场,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,让她不由得眯起了眼睛,校门口早已是人头攒动,家长们翘首以盼,有人高举着“金榜题名”的横幅,有人焦急地核对着手中的准考证与手表,她的母亲拨开人群,一把将她紧紧拥入怀中,手臂微微颤抖:“考完了,都结束了。”林晓将头深深埋进母亲的肩窝,一股滚烫的酸涩瞬间涌上鼻尖,化作无声的泪。
高考结束后的日子,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,同学们聚散离合,有人狂欢宣泄,有人沉默沉思,有人开始规划悠长的暑假,也有人陷入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,林晓选择回到镇图书馆做志愿者,在书架间默默穿行,整理那些泛黄的书页,她发现,每一本书都藏着一个浓缩的世界,而高考,不过是通往万千世界入口中的一个,它很重要,却远非全部。
尾声:舞者的新章
多年后,林晓已成为一名大学教师,在课堂上,她望着台下年轻的面孔,温和地说道:“高考是一场重要的战役,但它并非人生的全部,你们就像在刀锋上起舞的舞者,每一次旋转跳跃都可能伴随伤痕,但正是这些经历,塑造了更坚韧、更强大的自己。”
夏日的风再次拂过山东半岛,麦浪翻滚,一片金黄,而那些曾在刀锋上起舞的少年们,早已带着当年的勇气、坚韧与些许青涩,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,高考的独幕剧虽已落幕,但人生的宏大舞台,才刚刚拉开序幕,等待着他们去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。
(全文共计108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