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志愿估分,高考录取估分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4) 1122

《分岔路口的星辰》

估分结束的那个夜晚,林晚独自坐在书桌前,台灯的光晕在她身后投下长长的影子,像一株沉默的植物在墙上舒展,桌上摊开的答题卡上,铅笔痕迹深浅不一,仿佛一群迷路的蚂蚁在爬行,诉说着那些犹豫不决的瞬间,她握着手机,屏幕上还定格着高考结束铃声响起时的画面——考场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,像无数双手在鼓掌,又像时光的叹息。

"总分预估623分,省排名3200名左右。"估分系统生成的报告在屏幕上闪烁,这个数字像一块投入心湖的石头,激起层层涟漪,林晚想起父亲昨晚的话:"填志愿要选性价比高的,985的冷门专业也比211的热门专业强。"可她想起模拟考结束后,在省博物馆邂逅的那件宋代青瓷,釉色如雨过天晴,温润得仿佛能掐出水来,馆牌上"文物保护技术"几个字,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——那是她在参观时偷偷记下的专业名称,也是她第一次对未来有了具体的想象。

客厅传来父母压低声音的讨论,母亲翻着厚厚的《志愿填报指南》,纸张翻动的声音像秋天的落叶簌簌作响;父亲用计算器按着数字,按键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,像某种倒计时,林晚突然明白,这场估分填报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战役,而是三代人期望的交汇点——祖父辈认为"铁饭碗"才是正道,父辈坚信"平台决定未来",而她这一代人,却在追问"热爱能否抵过漫长岁月",这种代际间的拉扯,像一张无形的网,将她笼罩其中。

手机震动起来,是好友发来的消息:"我估了580分,想去读新闻,但我妈说女孩子当老师稳定。"林晚想起高三下学期,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展示的历年录取数据:那些曾经炙手可热的金融、计算机专业,四年后就业市场已人满为患;而当时被冷落的文物修复、古生物学,却在"国潮"兴起后成为稀缺人才,就像她曾在一本考古杂志上读到的,那些深埋地下的文物,从来不是按照人类的期待排列组合的,它们有自己的命运轨迹。

凌晨三点,林晚打开电脑,搜索"文物保护技术"的就业报告,屏幕上跳出敦煌研究院的招聘启事,要求硕士以上学历,且"能适应西北艰苦环境",她想起去年暑假在敦煌莫高窟参观时,看到那些修复师戴着放大镜,用竹镊子一点点剥离壁画上的积尘,额角的汗珠在洞窟微弱的光线下格外清晰,导游说,他们中有人在这里待了一辈子,终其一生只修复一个洞窟,这种近乎执拗的坚守,让林晚心生向往。

"笃笃笃",敲门声响起,母亲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,看见屏幕上的招聘启事,轻轻叹了口气:"这个专业太冷门了,就业面窄。"林晚转过头,看见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——那是她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,辞去了会计工作后长出来的。"妈,"她突然开口,声音有些哽咽,"您还记得小时候带我去学画画吗?您说我握笔的姿势特别认真,就像抓住整个世界。"

母亲愣住了,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林晚继续说:"您总说喜欢我画画时的样子,可后来我上初中,您就说'画画不能当饭吃',其实我一直在想,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喜欢的事,变成能当饭吃的事呢?"窗外的天慢慢亮起来,晨曦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,在答题卡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,那光带正好划过"文物保护技术"几个字,像某种神圣的指引。

填报志愿截止日的下午,林晚点击"提交"按钮时,手腕微微发抖,屏幕上跳出"提交成功"的提示,她看见父亲站在书房门口,手里还拿着那份写满批注的《志愿填报指南》,眼神里少了往日的严肃,多了几分释然;母亲在厨房忙碌,飘来红烧肉的香味——那是她最爱吃的菜,也是母亲表达爱的方式,林晚突然明白,志愿填报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,找到那个既能仰望星空,又能脚踏实地的平衡点。

多年后,当林晚站在博物馆的展柜前,修复着一尊唐代陶俑时,她总会想起那个估分的夏天,那些深夜里的辗转反侧,那些与父母的争执与和解,那些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,最终都化作了她手中修复刀下的耐心与温柔,就像陶俑身上的裂痕,经过精心修复后,反而成了独一无二的纹路,见证着青春里最珍贵的成长——原来,那些看似分岔的选择,最终都会在时光的长河里,交汇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

高考延考,高考延考是哪一年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3)
高考文科院校,高考文科院校及专业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