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毛笔高考,毛笔高考有加分吗

教育 5小时前 892

笔锋破壁

高考的日历被撕得只剩薄薄一张,考场内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如同春蚕啃噬桑叶,又似冷雨叩击窗棂,我坐在靠窗的位置,窗外那株老槐树的枝桠在风里轻轻摇曳,将斑驳的影子投在桌角,像一幅洇湿的水墨画,监考老师踱步的皮鞋声在走廊里回荡,每一步都踩在我紧绷的神经上,敲打出急促的鼓点。

我攥着那支用了三年的毛笔,笔杆是深紫色的硬木,被我的掌心磨得温润如玉,透着岁月包浆的光泽,笔尖的狼毫有些分叉,像老人胡须般的银丝,却依旧倔强地保持着锋芒,根根都似蓄势待发的箭矢,这是爷爷留给我的,他说这支笔曾陪他写出过全县最好的小楷,后来又送父亲去读了大学,它躺在我手心,沉甸甸的,像压着三代人的期盼,又似承载着一条时光长河的重量。

墨汁在砚台里凝成浓稠的夜色,我蘸满墨,悬腕在试卷上方,题目是"以'传承'为题写一篇议论文",墨滴从笔尖坠下,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乌云,我慌忙提笔,却见那墨团竟顺着纤维缓缓洇开,竟生出几分梅枝横斜的意趣,枝干虬劲,暗香浮动,忽然想起爷爷教我写字时说的话:"笔锋要藏得住气,像山泉流石,看似柔弱,实则能穿石,写字如做人,起笔要稳,行笔要韧,收笔要留。"这些话语,早已随着墨香渗入我的骨髓。

我开始落笔,写下"传承"二字,笔尖在纸上行走,时而如高山坠石,力透纸背;时而如春蚕吐丝,细腻绵长,爷爷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,带着老屋檀木桌的沉香:"字如其人,心正则笔正。"我写得极慢,一笔一画都像在丈量时光的深度,写到"传"字的右半边时,笔锋微微颤抖,墨迹在"寸"字旁洇开一片,像一滴眼泪落在宣纸上,氤氲开来,我忽然想起三年前,爷爷临终前拉着我的手,把这支笔塞进我掌心,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,像暗夜里燃起的星辰:"这笔,传给你了,你要写出个样子来。"

监考老师走到我身边,俯身看了看我的试卷,又看了看我的毛笔,眉头微微皱起,轻轻叹了口气,考场里其他同学都在用中性笔快速书写,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汇成一片细密的沙沙雨,只有我,还在用这支古老的毛笔,一笔一划地与时光对话,我能听到身后传来的窃窃私语,像一群受惊的麻雀在耳边扑腾,但我没有抬头,只是将脊背挺得更直,仿佛在与整个喧嚣的世界对峙,我的世界里,只剩下我和这支笔,这张纸,这滴墨,以及爷爷那穿透时光的目光。

写到"承"字的最后一点时,笔尖忽然一顿,墨汁在纸上晕开一朵小小的墨花,像一朵骤然绽放的墨梅,我愣住了,想起父亲说过,爷爷写字时最忌讳墨花,说那是心不静的表现,是笔法未纯的败笔,我深吸一口气,闭上眼睛,脑海里浮现出爷爷在老屋的方桌前写字的样子:阳光透过窗棂,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,笔尖在纸上游走,如蛟龙出海,似惊鸿照影,整个空间都仿佛随着他的呼吸而起伏,我睁开眼,重新落笔,这一次,笔尖稳稳地落在纸上,那一点收得干净利落,如高山坠石,收势千钧,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入沃土,静待花开。

交卷的铃声响起时,我刚好写下最后一个句号,放下笔,看着试卷上那篇用毛笔写就的文章,墨色浓淡相宜,笔力遒劲而不失灵动,气韵贯通,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"传承"二字上,墨迹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像爷爷当年眼里的期望,也像此刻我心中燃起的火焰,那光芒,不刺眼,却足以照亮前路。

走出考场,阳光有些刺眼,我下意识地眯起眼,握紧了这支温热的毛笔,掌心的纹路与笔杆的木质肌理相触,一股奇妙的暖流顺着手臂传遍全身,我忽然明白,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模仿,而是像这毛笔的笔锋,既要能承得住前人的重量与风骨,也要能破开属于自己的时代壁垒,蘸取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浓墨,高考,它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段笔墨人生的序章,是传承之路上的第一座里程碑,而我,这支笔,这篇文字,都将在时光的长卷上,继续写下属于我们的故事,笔锋所至,皆是未来。

高考大爷,高考大爷今年考多少
« 上一篇 5小时前
高考的卡,高考的卡通
下一篇 » 5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