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高考作文题,2013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
《破壁者》
2013年的盛夏,蝉鸣将空气炙烤得扭曲变形,我蜷缩在考场一隅,盯着作文题"人们有时会轻易丢弃某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",钢笔尖在稿纸上洇开墨团,像一朵骤然绽放的黑色花朵,那年我十八岁,正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,脚下是无数条被世俗标好价码的道路,却不知有些看似轻飘飘的丢弃,终将成为灵魂上无法磨灭的烙印。
被尘封的画笔
老宅阁楼的尘埃在阳光里跳舞,樟木箱的铜锁早已锈蚀,当箱盖开启的瞬间,腐朽的木香混着陈年樟脑丸的凛冽气息扑面而来,仿佛时光在此处凝固,箱底压着一卷泛黄的画纸,展开时,十七岁的奶奶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立于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央,笔下的线条虽显稚嫩,却饱含着生命最原始的张力,画纸背面用毛笔小楷写着:"赠吾儿,愿你永葆画笔,丈量世界之美。"
"那些破烂别要了!"母亲的声音从楼下传来,裹挟着高考倒计时的焦灼,"快把房间收拾出来!"我如获至宝地抱着画纸冲下楼,却被她一把夺过。"整天沉迷这些没用的东西,画画能换来大学录取通知书吗?"她粗糙的手指划过画纸,像对待废纸般随意,最终将那卷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画纸塞进垃圾桶,与旧报纸、塑料瓶一起被收废品的三轮车带走,我怔在原地,第一次尝到"丢弃"的滋味——那不是清除垃圾,而是亲手剥离了自己的一部分灵魂。
被删除的星河
大学计算机系的机房里,键盘敲击声如密集的鼓点,室友小林总在深夜与屏幕较劲,幽绿的字符在他指尖流淌,像一条通往未知星河的代码长河。"我在写个算法,能预测蛋白质折叠结构。"他眼睛发亮,瞳仁里仿佛藏着整片星空,然而当教授要求全员转向炙手可热的金融编程时,小林默默右键点击了那个命名为"Dream"的文件夹。"没有商业价值,纯粹是浪费时间。"
毕业典礼的晚霞中,我们在校门口告别,小林西装革履地拿到了投行的offer,却笑着对我说:"其实我常梦见机房里那些啃着泡面改代码的夜晚。"他不知道,他删除的不仅是几行代码,更是少年时对科学最纯粹的信仰,这个时代像个精明的商人,总在教我们计算每一份投入的产出比,却忘了有些珍宝的价值,恰恰在于它"无用"的浪漫。
被禁锢的母语
支教的大凉山深处,八岁的彝族女孩阿依攥着我的衣角,用带着奶香的嗓音轻声说:"老师,'月亮'用我们话说是'萨日朗',意思是会发光的花朵。"我教孩子们标准的普通话,却总看见他们在课桌下偷偷用母语交流,眼睛亮得像山间的溪水,教育局检查团到来的那天,校长慌忙擦掉黑板上的彝文拼音:"这会影响普通话考试得分!"
离村那天,孩子们塞给我一个绣着火把图案的布包,里面是用彝文手抄的《小王子》,那些弯弯曲曲的字符像山间流淌的溪水,在阳光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我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:"讲方言的人,心永远连着土地。"可我们正亲手剪断孩子们与母文化的脐带,让标准化考试成为唯一的通行证。
重建的巴别塔
去年清明回乡,我在旧书摊的角落发现一本《芥子园画谱》,扉页上"永葆画笔"四个字被岁月晕染,摊主说从废品站淘来的,书页间还沾着泥土和泪痕,我抱着书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隔壁传来阿依清脆的歌声:"萨日朗开了,像老师画的向日葵。"
手机震动,是小林的消息:"我辞职了,去读生物博士,想找回那个写代码的夜晚。"屏幕上跳出一个复杂的蛋白质结构模型,正是当年他删除的算法,此刻却绽放出生命科学的光彩,那一刻,我忽然彻悟:丢弃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,那些被我们视为"不重要"的东西,实则是灵魂的锚点,是抵御时代洪流的堤坝。
收笔时,窗外的蝉鸣依旧热烈,阳光穿过梧桐叶,在稿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恍惚间又见奶奶画中的油菜花田,有些东西或许会被暂时丢弃,但只要记忆的火种不灭,就永远来得及在废墟上重建属于自己的巴别塔——那里有画笔的芬芳,代码的星河,还有萨日朗般永不熄灭的母语之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