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常德高考2017,常德高考2025

教育 6小时前 887

《沅水畔的答卷》

2017年的夏天,常德的空气里氤氲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,一种是栀子花的甜香,它从老街斑驳的青石板路缝隙中悄然钻出,与湘北特有的湿热空气交织,弥漫在每一个角落;另一种,则是墨水的苦涩,它从无数紧闭的窗户里丝丝缕缕地溢出,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,也压在两万多名考生的心头,那年夏天,当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汇成一片,那声音竟与沅江水流过滩头的细碎声响奇妙地重合——既急促得如催促的鼓点,又绵长得如无尽的期盼。

柳叶湖畔的黎明,总是来得格外清早,天色微熹,张晨便已从书桌前抬起头,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,窗帘的缝隙里,漏进一缕熹微的晨光,在桌面上投下一个孤独的光斑,照亮了那座由复习资料堆砌而成的“山峦”,最后一套模拟卷的数学压轴题,那片刺眼的空白依旧在嘲笑着他的疲惫,铅笔在草稿纸上划下的痕迹,一道深过一道,仿佛要刻穿纸张,他握笔的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着青白,像一块块无瑕的玉石,就在这时,门被轻轻推开,母亲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走了进来,碗沿凝着的水珠,正沿着老旧的木纹悄然滑落,无声地浸润着桌面,也像极了他此刻悬着、迟迟无法落下的心。

“妈,您别忙活了。”张晨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,目光却依旧死死锁在那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上,仿佛要将它看穿,母亲没有说话,只是用围裙擦了擦手,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面粉香气,她当然知道,儿子心里装着的,早已不止是高考这场仗,父亲在工地的意外,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风雨飘摇,而那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几乎成了全家在黑夜中唯一能抓住的微光。

当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刺破沉闷的空气,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的瞬间,张晨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,在警戒线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他的母亲,她站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,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塑料袋,里面是几朵刚从树上摘下的栀子花,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,在阳光下闪烁着,那一瞬间,时光仿佛倒流,他记起了无数个这样的清晨,母亲也曾将一朵栀子花别在他洗得发白的衣领上,那些曾让他绞尽脑汁也解不开的方程式,那些曾让他背到喉咙发痛的古诗文,此刻都化作了沅江的粼粼波光,在心底缓缓流淌,带走所有的焦虑与疲惫。

常德一中的老教师们总爱说,高考就像沅江上的一场渡船,有人能一帆风顺,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;有人则需在中途调整航向,寻觅另一条通往未来的航道,但无论最终停靠在哪一个码头,这条奔流不息的江水,都会记得每一个奋力划桨的身影,这就像桃花源的渔人,明知前路有光,仍需鼓足勇气,独自穿过那片幽暗的洞口;也像常德丝弦的唱腔,唱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,那悠长的余韵,却总在山水之间久久回荡,荡涤人心。

成绩公布那天,当“湖南大学”四个字从屏幕上清晰地跳出来时,张晨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,他转过头,看见母亲正用那块洗得发白的手绢,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湿润,那个夏天,柳叶湖的荷花开得格外繁盛,粉白的花瓣在风中摇曳,仿佛在为每一个上岸的学子喝彩,夜幕降临,沅江的水面倒映着常德的万家灯火,每一盏温暖的灯光下,或许都藏着一个与奋斗、希望和亲情有关的故事,这场景,恰如一碗常德米粉里那勺精心熬制的牛肉汤,看似平凡无奇,却用无数个晨昏的耐心与坚持,在岁月的文火上,慢慢熬煮出最醇厚、最温暖的滋味,滋养着这座古城的肌理与灵魂。

高考前小,高考前小说
« 上一篇 6小时前
2017高考讨论,2017年高考议论文
下一篇 » 5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