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2014高考作文,2014年高考作文河北
站在老屋的门槛上
河北的夏日午后,阳光总带着一种黏稠的暖意,像刚熬好的麦芽糖,能将人的影子牢牢黏在青石板路上,我站在老屋的门槛上,指尖摩挲着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木头纹理,忽然想起四年前那个同样燥热的夏天——那时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上,对着作文题"老屋前的门槛"怔怔出神。
门槛是老屋的牙齿,参差不齐地咬噬着光阴,最外侧那块青石门槛上,还留着爷爷年轻时用铁凿刻下的划痕,深浅不一,像一串被风干的密码,在阳光下泛着幽光,小时候我总爱蹲在门槛上,看蚂蚁排着长队搬运食物,看邻家的花猫蜷成毛球在阴影里打盹,看暮色一点点漫过天井,将青砖墙染成黛色,那时不懂,这方寸之间的木头与石头,竟是分隔两个世界的微妙界碑,一头是烟火人间,一头是童稚时光。
奶奶常说,门槛是家的脸面,每逢年节,她总要跪坐在地上,用新磨的糯米浆仔细填补门槛上的细小裂缝,动作虔诚得像在修复一件稀世珍宝,有次我踩着门槛去够屋檐下的玉米棒子,被她用鸡毛掸子轻轻敲了一下手背:"踩门槛,福气就溜走了。"我噘着嘴反驳:"电视里说红军长征时,还踩着门槛唱歌呢!"奶奶佝偻着背捡拾掉落的玉米粒,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笑意:"世道不一样了,可有些老规矩,就像这门槛上的纹路,总得留着。"
四年前的高考作文题,像一把生锈的钥匙,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锁,我在考卷上写下:"门槛是丈量成长的标尺。"那时我正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,迫不及待地想跨出去,看更广阔的世界,我将老屋的门槛与人生的门槛联系起来,写陶渊明"守拙归园田"的门槛,写苏轼"一蓑烟雨任平生"的门槛,写自己如何渴望跨过高考的门槛,去追寻诗和远方,笔尖沙沙作响,仿佛能听见老屋的门槛在时光深处发出悠长的叹息。
如今我真正跨过了那道门槛,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并非想象中那般开阔,城市的柏油马路坚硬冰冷,再没有门槛让我席地而坐;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映出我匆匆忙忙的身影,再没有门槛供我倚门远望,去年冬天,我在北京出租屋的暖气片上冻出了冻疮,忽然无比怀念老屋门槛上那缕冬日的阳光——它总能在最冷的时候,从窗棂的缝隙里挤进来,在青石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,像一封来自故乡的家书。
上个月回老家,发现老屋的门槛又矮了一截,雨水从屋檐滴落,在青石上蚀出新的凹痕,像奶奶脸上的老年斑,记录着岁月的痕迹,堂弟蹲在门槛上刷短视频,声音开得震天响,看见我只是抬头点了下头,又继续盯着屏幕闪烁的光,我想起小时候,我们兄妹三个挤在门槛上,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,听她讲门槛里的神仙会保佑听话的孩子,那时月光如水,洒在门槛上,也洒在我们仰望星空的眼睛里,映出满天星光。
夕阳西下时,我坐在门槛上给奶奶打电话,电话那头的她声音有些含混:"你爷爷前几天又去摸门槛了,说摸着摸着,就摸到你小时候刻的歪歪扭扭的'王'字。"我的眼眶突然热了,原来我们跨过的哪里是门槛,分明是时光,高考的门槛让我们走向远方,而老屋的门槛,却在原地守候,将岁月酿成酒,等着远归的游子一饮而尽,那些刻在门槛上的印记,都是时光留给我们的密码。
暮色四合时,我起身离开,轻轻带上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,门轴转动的声音,像极了岁月的叹息,我知道,总有一天,我会再次站在老屋的门槛上,那时我会带着更厚重的故事,像当年刻下"王"字的孩子一样,在门槛上画一道新的印记,因为门槛从来不是束缚,而是家的坐标,是无论走多远,都能找到归路的灯塔,它静默地立在那里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,也守候着每个游子心底最柔软的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