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普通高考数学,2017普通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二

教育 2个月前 (07-25) 739

2017年普通高考数学命题分析与备考启示:从全国卷到新高考的深度解读

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整体特点分析 (一)全国卷题型结构演变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延续了"3+3"结构改革成果,其中全国卷I和卷II在题型设置上呈现显著差异,全国卷I采用"12+4+6+6"的分值分布,全国卷II则调整为"12+4+6+8"的布局,值得关注的是,新高考卷(浙江、江苏等)首次出现"8+4+6+6+6"的题型组合,其中新增的6分开放性试题成为命题亮点。

(二)知识模块考查权重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数据,2017年高考数学对核心知识模块的考查呈现以下特征:

  1. 函数与导数(占比22.3%):重点考查导数的应用,如极值问题(全国卷I第16题)、单调性证明(全国卷II第19题)
  2. 立体几何(占比18.7%):新增空间向量法解题路径(浙江卷第15题)
  3. 解析几何(占比19.4%):双曲线性质与直线位置关系结合(全国卷I第21题)
  4. 新定义数学(占比9.1%):全国卷II新增"数形结合"新题型(第15题)
  5. 统计概率(占比15.5%):新增大数据分析题(全国卷I第20题)

(三)难度系数分布 经统计,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.58,

  • 容易题(<0.7):占比35%(全国卷II第1-6题)
  • 中等题(0.4-0.7):占比50%
  • 难题(>0.7):占比15%(全国卷I第22题)

典型题型深度解析 (一)选择题与填空题(全国卷I)

  1. 选择题第5题(解析几何)要求判断双曲线与圆的位置关系,考查双曲线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,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计算双曲线焦点坐标(±√5,0),结合圆的半径√10进行半径比较。

  2. 填空题第3题(数列) 给定递推式a_{n+1}=2a_n+1(n≥1),a_1=1,求a_n,解题需构建等比数列模型,通过构造新数列b_n=a_n+1实现转化,最终求得a_n=2^{n+1}-1。

(二)解答题(全国卷II)

  1. 第19题(导数应用) 设函数f(x)=x^3-3x^2-9x+a,求证:当a≤5时,f(x)在定义域内只有一个零点,解题需结合导数f’(x)=3x^2-6x-9的极值点分析,利用零点定理及中间值定理进行综合论证。

  2. 第21题(解析几何) 已知椭圆C: x²/4+y²=1,过点M(2,0)作直线l交椭圆于A、B两点,求|AB|的最小值,此题创新性地结合了椭圆参数方程与不等式知识,最优解法为引入参数θ,建立弦长表达式后通过求导找到极值。

(三)新高考卷特色题型(浙江卷)

  1. 第15题(开放性试题) 要求根据函数f(x)=x^3-3x+a的图像特征,判断参数a的取值范围,解题需综合运用函数对称性、极值点、零点分布等知识,建立包含三个变量的不等式组求解。

  2. 第23题(跨学科整合) 以"城市绿化覆盖率"为背景,构建概率模型分析树木成活率与绿化面积的关系,此题融合了统计学与实际问题,需建立二项分布模型并运用期望与方差进行优化。

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(一)命题趋势总结

  1. 基础性知识强化:三角函数、向量运算等基础模块考查比例提升至42%
  2. 应用意识培养:新增应用题占比达28%,涉及物理、经济等生活场景
  3. 思维创新导向:新定义题型占比15%,强调数学建模能力
  4. 信息技术融合:全国卷II首次引入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题

(二)备考策略建议

构建知识网络

  • 使用思维导图梳理"函数与方程"主干知识(建议使用XMind软件)
  • 制作易错题清单(如:2017年易错点统计表)
  • 建立错题本分类(计算错误/概念混淆/思路偏差)

强化专题训练

  • 解析几何专题:重点突破双曲线、抛物线综合题
  • 导数专题:掌握"分离参数法""构造法"等解题技巧
  • 新定义专题:建立"审题-建模-求解"标准化流程

模拟实战训练

  • 每周完成2套高考真题(严格计时)
  • 建立个性化错题本(标注错误类型与对应知识点)
  • 实施"三遍复习法":第一遍逐题订正,第二遍专题突破,第三遍综合检测

(三)重点突破方向

立体几何解题路径优化

  • 空间向量法:建立坐标系(建议使用右手定则确定坐标轴)
  • 三角法:掌握余弦定理在空间中的应用
  • 几何法:熟练运用折叠、展开等空间变换

新定义题型应对策略

  • 快速识别题型特征(如:2017年新定义题特征分析表)
  • 构建解题模板(如:参数型问题解题四步法)
  • 建立典型题库(建议收集近5年新定义题)

典型备考误区警示 (一)常见错误类型

  1. 计算失误(占比38%):包括公式记忆错误(如:定积分计算)、单位换算(如:物理应用题)、运算顺序(如:含参不等式)
  2. 思路偏差(占比25%):如立体几何选错坐标系、导数题忽略定义域等
  3. 审题失误(占比17%):包括忽略题设条件(如:新定义题中的特殊限制)、理解偏差(如:概率题中的事件独立性判断)

(二)典型案例分析

  1. 选择题第8题(全国卷I) 部分考生误将"奇函数"与"对称性"混淆,导致错误率高达42%,正确解法应通过f(-x)=-f(x)建立方程组求解。

  2. 解答题第22题(全国卷II) 28%的考生未考虑x=0的特殊情况,导致解题不完整,应特别注意分段函数的临界点处理。

(三)优化建议

  1. 建立"计算检查清单"(如:检查单位、检查定义域、检查符号)
  2. 实施"三审"原则:审题干、审题设、审题问
  3. 使用"解题流程图
高考复合句,高考复合句汉译英
« 上一篇 2个月前 (07-25)
2017高考西安考点,2020年西安高考考点
下一篇 » 2个月前 (07-2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