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的动力,高考的动力是什么

教育 2小时前 742

高考的动力,高考的动力是什么

《破茧之前》

清晨五点半,老式闹钟的指针在黑暗中划出冰冷的弧线,林晓猛地睁开眼,窗帘缝隙透进的微光刚好落在墙上的倒计时牌——"距高考还有87天",她伸手按掉闹钟,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外壳,却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,这个动作她重复了整整三年,从高一开始,每个清晨都是这样在挣扎中醒来,仿佛黎明前的黑暗是青春必经的仪式。

书桌上的台灯亮起,暖黄的光晕照亮了摊开的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,红色墨水批注的错题本堆成小山,最上面那本封皮已经磨破,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,像一片生长在纸上的荆棘丛林,林晓的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沙沙声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,窗外的天色渐渐从靛蓝变成鱼肚白,楼下的早餐摊飘来油条香气,混合着豆浆的醇厚,她却连头都没抬,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这方寸书桌之间。

"晓晓,吃饭了。"母亲的声音在门外响起,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,像怕惊扰了某种脆弱的平衡,林晓应了一声,把习题册压平整才走出房间,餐桌上摆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和煎蛋,金黄的蛋液边缘微微焦脆,父亲正把剥好的鸡蛋推到她面前:"今天不用太早去学校,路上注意安全。"她点点头,看见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在晨光中格外刺眼,突然想起昨晚他加班到十一点才回家,书房的灯亮成一座孤岛。

教室里的空气永远混杂着粉笔灰和青春荷尔蒙的味道,课代表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来,"数学模拟考成绩出来了",林晓的手指微微发颤,接过试卷时看见那个鲜红的"92"——比上次进步了五分,像在茫茫雪地里踩出的第一个脚印,同桌陈宇凑过来看:"不错啊,上次物理竞赛你拿的省奖还没请客呢。"她笑着摇摇头,却看见自己草稿纸上反复写的"北京大学医学院",字迹被橡皮擦蹭得模糊不清,像被雨水打湿的翅膀,既沉重又充满渴望。

高考的动力,高考的动力是什么

放学后的操场总是格外热闹,林晓抱着书包坐在看台上,看着夕阳把跑道染成熔金般的颜色,篮球队员们汗湿的背影在光影里穿梭,广播站播放着轻快的流行歌曲,一切都与她手中的错题本格格不入,她想起初中时写在日记本里的梦想清单,上面画着穿白大褂的女医生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"要治好奶奶的病",那时的她不知道,高考会成为通往梦想的唯一窄门,而她正站在门前,手握着名为"努力"的钥匙。

晚自习的灯光永远太亮,照得人眼睛发酸,像被无数根细针轻轻扎刺,林晓揉着太阳穴,听见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声,是班花张薇,她的月考成绩又掉了十几名,排名表上的数字像一道道鞭痕,林晓递过去一张纸巾,张薇突然抓住她的手,力道大得惊人:"我是不是真的考不上啊?"教室里只剩下翻书声,窗外的月光爬上桌面,照亮两人眼里的水光,林晓想起奶奶躺在病床上时,也是这样紧紧抓着她的手说"晓晓要好好的",那时的温度,此刻竟如此相似。

最后一节晚自习,班主任老李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,信封边缘已经磨损泛黄。"这是往届学长的来信。"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,带着岁月的重量,"你们觉得高考是终点,但其实它只是起点。"林晓拆开信封,里面是泛黄的照片和信纸,照片上的人穿着白大褂,站在实验室里对着镜头笑,眼神明亮如星;信纸上写着:"我当年以为高考是座大山,翻过去才发现,人生还有更多风景等着去看,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,那些咬牙坚持的瞬间,都将成为你日后披荆斩棘的铠甲。"

熄灯铃响起时,林晓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,晚风掀起她的衣角,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轻抚,远处的城市灯火像散落的星辰,在夜色中明明灭灭,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扣,那是奶奶病愈时送给她的礼物,黄铜质地的蝴蝶翅膀上刻着"破茧"二字,在月光下闪着微光,三年来的焦虑、迷茫、坚持,在这一刻突然有了形状,像蛹中的蝴蝶即将挣脱束缚,她想起老李说的话:"高考的意义不在于结果,而在于那个全力以赴的自己,就像蝴蝶破茧,疼痛是成长的勋章。"

清晨的阳光再次照进房间时,林晓在倒计时牌上画了个对勾,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清脆悦耳,今天的晨读课,她要背的《劝学》里说:"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"她合上书本,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胸腔里敲鼓——那是青春最动人的节拍,是破茧之前最响亮的序曲,窗外的玉兰花正在悄然绽放,洁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,像极了即将展翅的蝴蝶,她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似乎已经有了自由的味道。

高考神仙卷,高考神仙卷面字迹
« 上一篇 2小时前
往届高考报名,往届高考报名需要什么
下一篇 » 2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