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被提前,高考被提前批录取后可以放弃吗
本文目录导读:
当高考提前撞上青春的雨季,一场名为“极限挑战”的试炼,悄然拉开了序幕。
突如其来的风暴
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,窗外的雨不曾歇息,如同高三学子们永无止境的思绪,林晚正对着数学模拟卷上那道刁钻的解析几何题,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,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,就在这时,手机屏幕“叮”地一声,市教育局的紧急通知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瞬间在高三(7)班的微信群中激起千层浪。
紧接着,班主任加粗的红色消息赫然弹出:“因暴雨预警及考点周边积水隐患,高考提前至三天后举行。”
短短一行字,却像一道惊雷,在每个人的头顶炸响,教室里,死一般的寂静被瞬间打破,有人失声尖叫,将手中的笔狠狠掷向空中,仿佛要一同抛掉这沉重的压力;有人则将脸深深埋进臂弯,肩膀微微耸动,压抑的啜泣声在空气中弥漫;更多的人,则是在茫然中机械地翻动书页,指尖划过那些还未来得及完全驯服的英语单词,那些尚未吃透的物理公式,那些背了又忘的文言实词,林晚只觉得耳朵里“嗡嗡”作响,窗外的雨声仿佛被无限放大,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上,像无数只焦急的手在急促地叩门,催促着,也恐吓着。
“这……不可能吧?”同桌陈宇的声音沙哑,他紧攥着拳头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他的草稿纸上,昨天用红笔写下的“距离高考还有15天”的字样,此刻被一道粗重的黑线狠狠划掉,旁边,一个触目惊心的“3”正张牙舞爪地嘲笑着所有的准备。
裂缝中的光
“都安静!”
班主任张老师,一个头发已夹杂着些许花白的中年男人,此刻他稳稳地站在讲台上,镜片后的目光如炬,扫过每一张写满慌张与失措的脸庞,他敲了敲黑板,发出沉闷的声响:“慌什么?高考考的从来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,更是面对变化的从容心态,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,三天,也一样能创造奇迹。”
他的话语像一剂强行注入的镇定剂,让沸腾的教室稍稍沉寂,却无法根除每个人心底那片因计划被打乱而滋生的无力感,那些曾被视为通往未来的铺路石——熬夜刷题的疲惫清晨,被咖啡因苦苦支撑的神经,被反复修订、标记得密密麻麻的计划表——此刻都仿佛成了被狂风吹散的蒲公英,不知将飘向何方。
黑夜再漫长,也终有破晓之时,危机,亦是转机,年级主任连夜协调,将原本零散的自习课全部集中到灯火通明的大礼堂,各科老师轮番坐镇,化身“全天候答疑站”,晚自习后,林晚路过走廊尽头,总能看到答疑室的灯光倔强地亮到深夜,数学组的王老师伏在桌上,怀里还紧紧抱着那本边缘已经卷角的习题集,发出轻微的鼾声;英语组的李老师,声音早已嘶哑,却依旧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地打磨着作文范文。
“你看,”陈宇忽然用胳膊肘碰了碰林晚,指向窗外,顺着他的手指望去,厚重的云层不知何时被撕开了一道缝隙,一缕微弱的月光,如被雨水濯洗过的银线,斜斜地刺破夜色,温柔地洒在湿漉漉的操场上,仿佛在无声地陪伴与鼓励。
在压缩的时间里生长
三天,七十二小时,四千三百二十分钟,这些冰冷的数字像一根根无形的鞭子,抽在每个人的神经上,却也逼迫着潜能如火山般喷发,林晚渐渐发现,当时间被压缩到极致,人的意志反而会像被挤压的海绵,释放出意想不到的力量。
她果断放弃了那份厚得能当枕头的“高考冲刺计划表,转而采用更高效的“任务清单”模式,她用五颜六色的便利贴,写下每天必须完成的三个核心任务:“精准背诵10篇英语范文”、“彻底攻克3类物理错题”、“精选并内化3个语文作文素材”,每当一项任务被红笔潇洒地划掉,看着纸上越来越多的对号,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便会油然而生,驱散心头的焦虑。
班级的氛围也在悄然改变,曾经因激烈竞争而略显疏离的同学,此刻竟成了最亲密的战友,课间十分钟,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刷题时间,而是思想碰撞的“黄金时段”,有人围在一起,为作文立意争得面红耳赤;有人两两结对,互相抽查文言文默写,声音洪亮,毫不藏私;甚至有同学自发成立了“数学压轴题攻坚小组”,在黑板上激烈地演算、辩论,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噼啪作响。
林晚忽然明白了张老师那句“高考像一场马拉松,但有时候,它更像一场百米冲刺”的深意,重要的不再是漫长征程中的匀速跑,而是在发令枪响的刹那,能否将三年的积累与沉淀,全部凝聚于笔尖,一鼓作气。
雨停时,我们终将抵达
高考前一天傍晚,连绵了数日的暴雨终于停歇,林晚走出教室,推开沉重的门,一股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,她走上操场,看到积水的洼地里,倒映着一片被暴雨彻底洗刷过的天空,蓝得纯粹,蓝得透明,如一块无瑕的琉璃。
“准备好了吗?”陈宇不知何时走了过来,递给她一瓶水,瓶身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。
林晚接过水,用力点点头,拧开瓶盖,将冰凉的水一饮而尽,那股清冽顺着喉咙滑下,仿佛一场及时雨,浇熄了心中最后一丝焦躁,只剩下澄澈与坚定。
第二天,当考场的大门缓缓开启,林晚深吸一口气,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,暖洋洋的,她回望这短短七十二小时里的争吵、泪水、坚持与和解,回望那些在灯光下并肩奋斗的深夜,回望老师写在黑板上那句朴素而有力的话——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。
她忽然彻悟,这场突如其来的提前,或许并非一场灾难,而是青春时代一次意义非凡的预演,它教会我们在混乱中重建秩序,在绝境中开辟蹊径,在有限的时间里,活出生命无限的张力与可能。
“考试开始”的铃声响起,清脆而庄严,林晚拿起笔,沉稳地在答题卡上写下第一个字,窗外的蝉鸣渐次响起,汇成一首献给奋斗与成长的夏日长诗,而她的故事,连同这个不凡的夏天,才刚刚翻开崭新的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