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高考作文辽宁,17年辽宁高考作文
在时光长卷上书写"人"字的千般姿态
时光如涓涓细流,悄然漫过高考的堤岸,当辽宁卷作文题中那个朴拙而厚重的"人"字映入眼帘,记忆的闸门豁然开启——那个在博物馆里久久驻立的午后骤然浮现:陶俑上斑驳的刻痕,如同命运在每个人生命长卷上留下的独特印记,或深如斧凿,或浅若游丝,或劲挺如松,或婉转似柳,共同勾勒出"人"字最本真的生命形态。
生命原是一张素白的宣纸,每个人都是握笔的书写者,初学写字时,我们总在临摹中寻找标准答案,如同那些被模板框住的青春,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填涂着相似的梦想,直到某天顿悟: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,恰因其"天下第一行书"中那些看似随性的飞白,恰是生命最真实的呼吸,真正的成长,始于我们敢于在横平竖直的规范之外,落下那带有体温的、独一无二的点捺——就像颜真卿在《祭侄文稿》中那些饱含血泪的顿挫,在法度之外更见风骨。
命运的手总在不经意间拨动笔锋,史铁生在轮椅上重新书写"人"字时,那些挣扎的笔画里藏着比常人更深刻的顿挫,当他说"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",我们突然读懂:生命中的每一处折笔,都是命运给予的沉思;每一处枯笔,都是岁月沉淀的智慧,就像敦煌壁画中那些历经千年风沙仍熠熠生辉的线条,正是时光的侵蚀让它们获得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——那些剥落的色彩下,藏着画工们虔诚的心跳。
生命的刻度从不在于长度,而在于书写的力度,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们,在幽暗的洞窟里手持油灯,一笔一画勾勒出飞天的飘带,他们或许从未想过,这些看似平凡的线条,将在千年后成为人类文明星空中最璀璨的星辰,就像辽宁卷作文材料中那位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一生的工匠,他手中刻下的每一道痕迹,都是对"人"字最庄严的注解——正如《考工记》所言:"智者创物,巧者述之之谓工。"。
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学会在生命的宣纸上从容落笔,就像故宫文物修复师们,用数十年的时间修复一幅古画,他们知道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当我们在人生的稿纸上反复涂抹时,不必焦虑那些修改的痕迹,它们恰恰是生命最生动的注脚,就像苏轼在《寒食帖》中那些看似凌乱的笔触,在跌宕起伏间见通透圆融,正如他自言:"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。"
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回望,那些曾经让我们辗转难眠的挫折,那些曾经让我们欣喜若狂的喜悦,都已成为生命长卷中不可或缺的笔触,高考不过是这场书写中的一个逗号,真正的篇章还在后面,当我们学会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笔画,以从容之态面对每一次转折,生命自然会呈现出最动人的姿态——如同王羲之笔下"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"的"之"字,在变化中见永恒。
生命的刻度,从来不是用年龄来丈量,而是用我们如何书写那个简单而又复杂的"人"字,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宣纸上,写下属于自己的、独一无二的笔迹——或如楷书的端庄,或如行书的洒脱,或如草书的奔放,让生命如敦煌壁画般,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,成为文明星空中不灭的星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