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见高考,遇见高考满分作文
《六月流火,青春的刻度》
六月的空气总是带着一种奇特的质感,像是被阳光晒得发烫的琉璃,既澄澈透明又灼人肌肤,我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,看楼下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,他们的笑声撞在墙壁上,又弹回来,混着此起彼伏的蝉鸣织成一张密密的网,那年夏天,我也曾这样奔跑过,怀里揣着揉皱的准考证,心里装着一个名叫"的模糊概念。
高考像一场无声的潮水,在离校前三个月就漫过了整个校园,课桌上的试卷堆成了小山,每张卷子顶端都印着鲜红的倒计时数字,像一个个跳动的脉搏,提醒着我们时间的重量,班主任老王是个戴着深度眼镜的中年男人,他总喜欢在早读时站在门口,手里捏着根粉笔,"啪"地敲在讲台上:"现在多做一道题,以后就多一条路。"他的声音透过老式扩音器传出来,带着电流的杂音,却比任何励志名言都更有力量,那是浸透着岁月智慧的叮咛。
我至今记得那个闷热的晚自习,数学老师抱着厚厚的练习册走进来,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。"最后二十套模拟卷,每天一套,雷打不动。"他说这话时,窗外的晚霞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,几只归鸟掠过教学楼的尖顶,翅膀在暮色中划出短暂的弧线,教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叹息,但没有人抬头反对——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被试卷填满的生活,就像习惯了每天清晨五点半的闹钟,习惯了食堂永远寡淡的白菜豆腐,更习惯了在无数个深夜里,与台灯为伴的孤独修行。
最难忘的是考前那个周末,我抱着政治课本在操场上背书,暮色四合时,好友小林突然从背后拍了我一下,她手里攥着两瓶冰镇汽水,汽水的水珠顺着瓶壁滑下来,在水泥地上洇出深色的印记。"累吗?"她问我,眼睛里有种我读不懂的疲惫,我摇摇头,却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,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,小林突然笑了,露出两颗小虎牙:"你看,天上的星星也在为我们加油呢。"顺着她手指的方向,我看见漫天星子正闪烁着温柔的光芒。
考试那两天,整个城市都仿佛为我们让了路,交警叔叔们站在考点路口,笔挺的身影指挥着来往车辆;家长们簇拥在校门口,手里举着"金榜题名"的牌子,眼中满是期待;连平时最吵闹的施工队都停工了,世界安静得只剩下蝉鸣和心跳,当我走进考场时,监考老师笑着对我说:"别紧张,就像平时练习一样。"她的声音很轻,却让我突然鼻子发酸——原来这场我们独自战斗了三年的战役,背后有这么多人在默默托举。
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,我放下笔,看着窗外被阳光晒得发白的梧桐叶,监考老师开始收卷,纸张摩擦的声音沙沙作响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,我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的样子,那时的我们还带着初中生的稚气,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,却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,同桌小张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:"结束了。"我们相视一笑,眼中有释然,也有对未知的忐忑。
成绩出来的那天,我正帮奶奶在菜园里摘豆角,母亲的电话打来时,她的声音抖得厉害:"考上了,你考上了!"我握着电话站在菜畦里,看着满架的黄瓜在风中轻轻摇晃,藤上的小黄花还沾着露水,那一刻,我没有想象中的狂喜,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,就像跋涉了很长的山路,终于看见远处的炊烟,知道终点就在那里,奶奶走过来,布满老茧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膀:"好孩子,辛苦了。"
如今每当我路过高中校门口,总能看见一群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,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,脚步匆匆,脸上带着和我们当年一样的神情——既紧张又期待,我知道,在他们眼里,我也曾是这样一道行色匆匆的风景,高考就像青春的一道刻度,在每个人生命里都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,它教会我们努力的意义,教会我们在压力下坚持,教会我们在等待中成长,更教会我们珍惜那些一起奋斗的青春岁月。
而那些在六月阳光下奔跑的日子,那些写满公式的草稿纸,那些和同桌分享的耳机线,那些深夜里亮着的台灯,都成了记忆里最珍贵的片段,它们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,被时光的丝线串联起来,在岁月的长河里,永远闪着温润的光,每当夜深人静,我总会想起那个夏天,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,那是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,永远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