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落榜自杀,高考落榜生的自述
纸灰如蝶
纸灰如蝶
他最后凝望窗外,天边正燃烧着一片瑰丽又残酷的晚霞,像极了考卷上那个灼目的分数——鲜红如血,刺得他双目酸涩,高考放榜日那天,他攥着那张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成绩单,世界在他眼前寸寸碎裂,父母的叹息似针,穿透了他所有虚撑的坚强;昔日同学欢欣鼓舞的议论声,更成了无形的绳索,将他拖向深渊,他终于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,让窗外的晚霞,成为他生命最后的、也是最壮丽的见证。
当他从高楼纵身跃下,时间仿佛在那一刻被无限拉长、凝固,失重的世界里,他看见了那片晚霞的壮丽,也看见了楼下街道上蚂蚁般渺小、惊慌失措的人群,他甚至看见了自己破碎的书包,正从窗口飘落,里面那些他视若珍宝的课本和笔记,像折翼的蝴蝶,挣脱了束缚,在风中纷纷扬扬,做着最后一场无声的告别,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,他只感到一阵彻骨的冰冷,然后是彻底的、永恒的黑暗。
“小哲?小哲?”一个温柔而遥远的声音,如同从深水中浮起,在他耳边反复回响,他猛地睁开眼,刺眼的阳光让他下意识地眯起了眼,他发现自己竟然躺在熟悉的床上,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,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柱,无数尘埃在光柱中安静地飞舞,宛如悬浮的星河,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,看到母亲正坐在床边,眼中满是血丝,却写满了劫后余生的关切。
“妈,我……”他刚想开口,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嘶哑得厉害,仿佛被砂纸磨过。
“你醒了?终于醒了!”母亲激动地握住他的手,那双手因过度焦虑而冰凉,“你昏睡了一天一夜,可把我们吓坏了。”
他这才想起,自己是从楼上跳下来的,怎么会在这里?他挣扎着想坐起来,却感到浑身像是被拆开重组过一般,酸痛无力,这时,他看到了床头柜上放着的手机,屏幕还停留在高考成绩查询的页面,那个刺眼的分数,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,再次烙印在眼前,他颤抖着手拿起手机,再次输入了自己的考号,屏幕上依然显示着那个决定了他命运的红字。
原来,那不是梦,他真的跳楼了,可是,他又回来了?这究竟是幸存,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囚禁?巨大的迷茫和困惑将他淹没。
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,父亲推门而入,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。“醒了就好,来,喝点粥吧,暖暖胃。”父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,但小哲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那是他从未在父亲身上听过的脆弱。
小哲默默地接过粥,小口小口地喝着,那简单的米香和恰到好处的温度,顺着食道滑入胃里,像一股暖流,缓缓融化着他内心坚冰般的绝望,他看着父母一夜之间憔悴了许多的面容,眼角的皱纹和花白的头发,心中涌起一阵排山倒海的愧疚,他设想过自己的死亡,却从未设想过父母将要承受的、比死亡更漫长的痛苦。
“爸,妈,对不起……”他哽咽着,泪水终于决堤。
母亲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,她一把抱住小哲,瘦弱的肩膀在他不住地颤抖:“傻孩子,你这是干什么啊?就算考不上大学又怎么样?只要你平平安安地活着,比什么都重要!”
父亲也走过来,用他那双宽厚而粗糙的大手,拍了拍他的背,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:“是啊,孩子,人生不是只有一条独木桥,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路口,不是终点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只要你肯努力,条条大路通罗马,爸爸相信你。”
父母的安慰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像一股股暖流,缓缓注入小哲干涸的心田,将他从绝望的冰层下托起,他终于明白,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和冲动,他以为高考落榜就是世界末日,却忘了身后这片用全部生命爱着他的港湾,忘了人生还有无数种可能等待他去开启。
从那天起,小哲像是变了一个人,他不再是那个被分数定义的少年,他开始主动帮家里做家务,听母亲唠叨家常,陪父亲下棋聊天,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剥离掉“名校”“高分”的标签,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热爱,他发现自己对电脑有着浓厚的兴趣,那些冰冷的代码和逻辑,在他眼中竟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秩序与美感,他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班,在那里,他遇到了许多同样对未来充满热情的伙伴,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。
一年后,小哲凭借自己扎实的技能和不懈的努力,在一家IT公司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,当他拿着人生第一份工资,为父母分别买了他们念叨了很久的按摩仪和一件新衣时,父母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、发自内心的笑容,那一刻,小哲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,那不是任何分数所能给予的,而是亲手创造价值、守护所爱之人的踏实与温暖。
他偶尔还会在深夜想起那个跳楼的自己,想起那片燃烧的晚霞,想起那些如蝶般飘落的纸灰,但那已成为一个被埋葬的过去,一个警示他珍惜当下的墓志铭,现在的他,正脚踏实地地走在另一条同样宽广的道路上,珍惜着每一天的阳光与风雨,努力地工作,快乐地生活,他知道,人生不会一帆风顺,但只要心中有爱,有希望,生命便拥有无穷的力量,足以击碎任何看似坚固的绝望。
纸灰如蝶,终会落下,归于尘土;但生命,却可以在灰烬中淬炼,以另一种姿态,迎风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