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没有高考的人生,没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吗

教育 2周前 (11-10) 1077

在旷野中寻找自己的坐标

当六月的钟声敲响,千万考生涌入同一座名为"独木桥"的竞技场,有人在这座桥上摔得粉身碎骨,有人踩着他人的肩膀艰难前行,而更多的人,则在桥下默默寻找着通往彼岸的其他航道,没有高考的人生,并非一条被预设的失败之路,而是一片未被地图标记的旷野,需要以更自由的姿态去丈量、去开垦。

在云南澜沧江畔的深山里,我遇见过一位名叫阿杰的年轻人,他的家乡世代以茶为生,孩子们从小跟着长辈学习种茶、制茶,高考的概念在这里遥远得像另一个世界,阿杰十八岁那年,当同龄人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试卷时,他却背着竹篓走进云雾缭绕的茶山,指尖抚过每一片茶叶的脉络,鼻尖萦绕着山野的清香,他的"考场"是茶山的坡度,他的"考题"是阳光与雨露的平衡,他的"分数"则是茶客们喝下第一口茶时舒展的眉头,没有高考的筛选机制,阿杰的人生却因对土地的敬畏和对技艺的执着,活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"优等生"——他的双手布满老茧,却捧得了省级茶艺大赛的金奖;他没有大学文凭,却成了村里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。

这种"另辟蹊径"的人生选择,在艺术领域尤为璀璨,中央美院一位教授曾告诉我,他最看重的学生,往往不是那些从小被父母逼着参加艺考集训的"应试高手",而是那些在街头涂鸦、在乡村写生、在生活中汲取灵感的"野生艺术家",记得有个叫林风的学生,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,却在三十岁那年辞职去湘西写生,他的画作没有学院派的精致,却带着湘西特有的烟雨朦胧和泥土芬芳,去年,他的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,那些从湘西老屋斑驳墙上拓印下来的肌理,那些赶集时匆匆捕捉的市井百态,让无数观众驻足流连,他们没有经历过高考美术的标准化考核,却拥有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更独特的表达欲——就像一株从石缝中长出的野花,或许不符合园艺学的审美标准,却以其不屈的姿态,诠释了另一种生长的可能。

没有高考的人生并非全然是田园牧歌,在广东东莞的一间电子厂里,我遇到过十九岁的女孩小芳,她因家庭贫困初中辍学,南下打工的日子里,她常常在夜校的灯光下偷偷看书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管理学的知识,她没有机会参加高考,却把每一次加班、每一次与客户的沟通,都当作人生的"模拟考",三年后,她从流水线工人晋升为车间主管,用汗水和智慧为自己赢得了另一种"录取通知书",去年春节回家,她告诉我正在读成人高考,想拿个工商管理文凭。"高考错过了,但学习不能停。"她笑着说,眼里的光比车间里的LED灯还要亮,小芳的故事告诉我们:高考只是人生众多"赛道"中的一条,但无论在哪条赛道上,奔跑的姿态和坚持的力量,才是决定最终距离的关键。

有人或许会说,没有高考的人生缺乏公平性,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,会发现"公平"本就是个相对的概念,北欧国家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实践与个性发展,却依然培养出无数顶尖人才;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并行,让不同禀赋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,在芬兰,孩子们没有统一的考试压力,却拥有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;在瑞士,一个技术精湛的钟表师傅与名校教授同样受人尊敬,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,评价体系可以多元,人生路径可以多样,而真正的公平,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土壤,而非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生命。

没有高考的人生,没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吗

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我们不必将高考视为唯一的救赎,也不必将其妖魔化为扼杀创造力的元凶,它是一座桥梁,连接着青春与未来,但桥下有舟,岸上有路,远方还有山,没有高考的人生,或许少了一条被铺好的轨道,却多了一份亲手绘制地图的自由;或许没有标准答案的参照,却拥有了无限可能的探索,正如作家三毛所说:"生命,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,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,它,并不是挣扎着生存,对沙漠的居民而言,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。"没有预设的人生剧本,或许正是生命最动人的篇章——我们不必追赶他人的节奏,只需在自己的时区里,活出独一无二的精彩。

毕竟,人生这场马拉松,起跑线的位置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跑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,那些没有走过高考独木桥的人,或许会在另一片旷野上,发现更美的风景。

没有高考的人生,没有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吗

高考声乐卷目录,高考声乐卷目录
« 上一篇 2周前 (11-10)
合肥高考成绩公布,合肥高考成绩公布时间
下一篇 » 2周前 (11-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