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广州高考考场,广州高考考场有哪些

教育 2周前 (11-07) 726

《羊城笔锋》

六月的羊城,空气里浮动着木棉花落的甜香与蝉鸣的燥热,越秀区某考点外,梧桐树的枝叶在热风中翻涌,像一片凝固的绿浪,又似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,七点整,铁门吱呀开启,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入,校服衣角在奔跑中扬起青春的弧线,书包上挂着的幸运符轻轻碰撞,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,仿佛是出征的战鼓,敲打着年轻的心跳。

林薇攥着准考证的手心沁出薄汗,她的校服袖口用银线绣着一朵小小的木棉花,那是母亲连夜缝上的——母亲是珠江边长大的船家女,总说木棉花“落地不沾尘”,像极了广州人骨子里的韧劲,考场内,空调的冷气裹挟着淡淡的油墨香,她深吸一口气,在靠窗的位置坐下,窗外,老骑楼的山墙上爬满青藤,岁月的痕迹在斑驳的墙体上蔓延,一只白鹭掠过珠江水面,翅膀在阳光下闪过一道银边,瞬间又融入了远方的天际。

开考铃响前最后一分钟,林薇习惯性地摸了摸笔袋,里面躺着三支0.5mm的黑色签字笔,是父亲特意从文具街淘来的老牌子,父亲在十三行做了二十年服装生意,他的指尖总能精准地丈量布料的分毫,也总说“写字要像裁缝量布,差一丝一毫都出不得错”,他的声音仿佛混着珠江的潮水声,轻轻拍打着她的耳膜,给予她最沉稳的力量。

语文试卷发下来时,林薇的目光落在作文题上:“城市记忆的传承与新生”,这个题目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她记忆的闸门,她想起上周和外婆一起去泮溪酒楼喝早茶,外婆用银匙轻轻敲着虾饺皮,讲起1950年代这里还是荔枝湾畔的一间小茶寮,“那时珠江上还有花渡船,卖唱的姑娘撑着乌篷船从窗下飘过,歌声比这虾饺还要鲜甜”,外婆的眼睛在氤氲的茶雾里亮得惊人,像盛着一整个旧时光的珠江,波光粼粼,故事流淌。

作文纸上的方格渐渐被墨迹填满,林薇的笔尖仿佛有了生命,她写起骑楼下棋的老人用粤语讲古的声音,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里藏着岁月的智慧;她写起西关大屋里趟栊门开合时的吱呀声,那声音是老广州人生活的韵律;她写起上下九步行街里糖铺里麦芽糖的甜香,那甜蜜是童年最温暖的底色,写到激动处,钢笔尖在纸上洇开一小团墨渍,像极了木棉花落的印记,热烈而奔放,她忽然想起母亲说过,广州人的性格就像这座城市的水系,看似温婉,实则藏着九条河道的坚韧,在岁月的冲刷中,愈发深邃有力。

时间在笔尖沙沙声中悄然流逝,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,只剩下她与文字的对话,当林薇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,窗外的阳光已经斜照进考场,在课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,像一块块被打碎的金子,温暖而耀眼,她抬头望去,骑楼廊柱下,一位阿婆正摇着蒲扇给卖凉茶的孙子扇风,竹筒里的凉茶泛着深琥珀色的光,那是时间的沉淀,也是浓缩了整个夏天的甘醇,沁人心脾。

交卷铃响,考生们鱼贯而出,带着各自的憧憬与忐忑,林薇在考场门口遇见了母亲,母亲手里拎着个保温桶,里面是精心煲制的莲藕汤和滑嫩的双皮奶。“阿妈说,考试要像煲汤,火候到了自然香。”母亲解开塑料袋时,热气混着莲藕的清香扑面而来,那是家的味道,是爱的味道,林薇忽然明白,所谓传承,从来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标本,而是像这煲汤一样,在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,慢慢熬出的滋味,醇厚而绵长。

暮色中的珠江泛着金色的波光,两岸的灯火次第亮起,将夜空染成一幅温暖的画卷,林薇知道,这场考试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渡口,而她正带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温度,扬帆驶向更广阔的水域,就像珠江里的水,无论流向何方,都永远带着木棉花的香,带着骑楼的影,带着广州人骨子里的那股韧劲与温情,奔涌不息,生生不息。

浙江2017高考难度,2017年浙江高考难度
« 上一篇 2周前 (11-07)
领军高考是,领军高考志愿填报怎么样
下一篇 » 2周前 (11-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