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劝学,高考劝学常考的重点句子
《破晓前的墨痕》
晨光熹微,尚未能刺透厚重的窗帘,书桌上的台灯却已孤独地亮了整夜,摊开的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微光,页边密密麻麻的红色笔记与黑色批注,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,将十七岁的林晓牢牢困在时间的囚笼里,窗外,早起的麻雀已在枝头啄破黎明的寂静,她却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那声音单调而执着,像春蚕在夜深人静时,固执地啃食着自己的茧,也啃噬着那段名为“青春”的时光。
“再坚持一下,熬过这个夏天就好了。”母亲的声音轻柔得像一阵风,她将温好的牛奶放在桌角,杯壁上凝着的水珠蜿蜒流下,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,那痕迹,竟像极了她眼底不敢说出口的焦虑与心疼,林晓抬头,望见母亲眼角新添的细纹,在灯光下格外清晰,她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写“孝”字,说“老”在上,“子”在下,就像一棵老树用遒劲的枝干,温柔地扶持着新抽的嫩芽,可此刻,这个字的结构在她眼中,却更像一座沉默的山,沉沉地压在两代人的肩上,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。
手机屏保里,定格着去年夏天的欢颜:她和朋友们在无垠的海滩上肆意奔跑,白色的裙摆被海风吹成绽放的花,那时的她以为,未来就像脚下这片广阔的沙滩,每一寸都可以由自己随心书写,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,而现在,那片沙滩在她眼前幻化成了厚厚的错题集,每一个曾经奔跑的脚印,都被红笔无情地圈出,标注着错误的轨迹,她想起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掷地有声的话语:“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,跨过去,前程似锦;掉下去,万劫不复。”可没人告诉她,所谓的分水岭,或许从来就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界限,它的两边,其实都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跋涉的、连绵起伏的山路,只是有的路风景旖旎,有的路荆棘丛生。
深夜的台灯下,林晓的笔尖突然悬在半空,久久无法落下,她死死盯着物理试卷上那道已经折磨了她三小时的电磁感应题,那些曾经熟悉的公式和定律,此刻仿佛都变成了一群张牙舞爪的怪物,在纸上扭曲着嘲笑她的无能,她想起物理老师曾说过,磁场是看不见的,却能让指南针偏转方向,精准无误,而此刻,那些同样看不见的压力、期许、恐惧,正像一张无形的大网,扭曲着她人生指南针的方向,让她在原地打转,迷失了方向,一股无名火猛地从心底窜起,她猛地将笔摔在桌上,钢笔尖撞击硬物,发出一声清脆的哀鸣,墨水在试卷上瞬间晕开一片狰狞的乌云,那形状,像一声卡在喉咙里、最终化为无声的呐喊。
第二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斑时,林晓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——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翻开习题集,而是走进了那个几乎被她遗忘的画室,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,慷慨地洒在落了薄尘的画架上,那里摆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:深邃的星空下,一只蝴蝶正奋力挣脱蛛网的束缚,姿态决绝而优美,她拿起久违的画笔,蘸取调色盘上那些被遗忘了很久的色彩——钴蓝、赭石、柠檬黄……任由它们在画布上自由地流淌、碰撞、融合,那些曾被标准答案禁锢的想象力,此刻终于挣脱了枷锁,重新获得了呼吸与自由,当最后一笔亮色落在画布上时,她忽然醍醐灌顶般地明白,所谓的人生分水岭,或许不过是自己为自己设下的迷障,真正的边界,永远在内心。
高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,老教师在黑板上缓缓写下六个大字——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,粉笔末簌簌落下,在阳光里飞扬,像一场悄然而至的、微小的雪。“你们写的每个字,算的每道题,背的每篇课文,都是‘尽人事’。”老师的声音温和而坚定,带着岁月的沉淀,“但别忘了,人生不是只有一条独木桥,更不是只有一种成功。”林晓望向窗外,操场上的梧桐叶在晨风中沙沙作响,那声音,像无数本被同时翻动的书页,每一页,都似乎在书写着一种截然不同的、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。
查分那天,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,林晓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紧握手机,屏息凝神,她和母亲一起在厨房包饺子,面粉沾在鼻尖,像儿时调皮留下的印记,竟让她忍不住笑出声,当那个承载了无数个日夜期盼的数字终于出现在屏幕上时,母亲先是一愣,随即眼泪夺眶而出,而林晓只是笑着,轻轻握住母亲布满薄茧的手,为她拭去眼角的泪,后来她才慢慢懂得,真正重要的,从来不是那个冰冷的数字,而是那个在无数个深夜里,与自己焦虑和解、与压力共舞、最终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的自己。
林晓的画室里,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名为《破晓》的油画,画面上,晨光如利剑般刺破厚重的黑暗,流淌的墨色在画布上汇聚成一条奔腾的河,河面上,一只蝴蝶正振翅欲飞,它斑斓的翅膀上,隐约可见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物理公式的痕迹,此刻却化成了翅膀上独特的纹理与力量,她常常会对那些来访的、同样被学业压力困扰的年轻人说:“高考是一场青春的成人礼,它教会我们坚持、努力,也教会我们面对失败,但它从来不是终点,就像墨痕会干涸,但画布永远空旷,永远等待着下一笔浓墨重彩,去描绘新的故事。”
窗外的阳光正好,暖洋洋地洒在速写本崭新的纸页上,林晓提起笔,笔尖落下,在纸上留下一道流畅的线条,她想起那个被台灯照亮的、充满挣扎与迷茫的十七岁,心中一片澄明,原来,真正的“劝学”,不是要逼着每个人成为别人眼中“优秀”的模样,而是在奋斗的过程中,逐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,找到那束能照亮自己前路、而非他人道路的光,而破晓前的墨痕,那些看似黑暗的时光与印记,终将化为我们最坚实的翅膀,载着每个年轻的灵魂,飞向那片只属于自己的、广阔无垠的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