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蓝高考,浅蓝高考伴奏
《浅蓝高考》
六月的微风裹挟着沁人心脾的槐花香,悄然掠过教学楼斑驳的墙面,林浅坐在靠窗的位置,目光却凝固在数学卷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上,窗外的香樟树影婆娑,在草稿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,像极了她此刻纷繁错乱的思绪,这是她第三次坐在高考考场上,铅笔盒里那支陪伴她三年的浅蓝色自动铅笔,笔杆上的划痕比去年更深了些,每一道印记都诉说着那些挑灯夜读的时光。
"请考生开始填涂答题卡。"广播里传来女声,清冷而果断,像一把冰锥刺破了回忆的泡沫,林浅指尖微微一颤,下意识地将准考证上的照片与镜中人对齐——十七岁时被刘海遮住的眉眼,如今褪去了青涩,沉淀出一种同龄人少有的沉静与坚韧,去年这个时候,她正蜷缩在出租屋的被子里无声哭泣,手机屏幕上跳动着母亲发来的短信:"别怕,妈在厂里多加两个班,复读费够用。"简单的文字,却像一束微光,照亮了她最黑暗的时刻。
考场里的挂钟仿佛被施了魔法,走得格外缓慢,林浅想起第一次高考前,班主任老张在班会课上拍着讲台,声音洪亮:"高考是座独木桥,过去了就是阳关大道。"那时她和同桌陈默相视一笑,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他们在课桌上刻下"同去燕园"的誓言,笔迹深深,以为青春便能如约而至,后来,陈默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复旦校园,而她的分数,却连二本线的门槛都未能迈过。
"同学,你的答题卡涂歪了。"监考老师轻轻敲了敲她的桌子,声音温和,林浅猛然回神,才发现选择题的填涂框里,浅蓝色的铅笔痕竟像一片歪歪扭扭的星空,充满了不确定,她不禁想起复读班班主任常说的话:"复读生最怕的不是题目难,是心气儿散了,是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被消磨殆尽。"是啊,一年了,她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锐气?
最后一道大题的辅助线,她画了三次才终于画对,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,林浅抬起头,望向窗外那片熟悉的香樟林,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,她忽然想起复读百日誓师那天,母亲特意从老家赶来,风尘仆仆,却难掩眼中的期盼,母亲塞给她一个沉甸甸的布包,里面是五双她亲手纳的千层底鞋,针脚细密,厚实得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意。"鞋底厚,走路稳。"母亲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她时,掌心的温度比六月的风还要滚烫,那是世界上最坚实的依靠。
"考试结束,请考生停止作答。"交卷铃响起,清脆而决绝,林浅在作文纸的最后一行,郑重写下:"所谓奇迹,不过是坚持的另一个名字。"笔尖落下,心中一片澄明,走出考场时,她一眼就看见香樟树下站着那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母亲!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手里紧紧拎着一个保温桶,看见她时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像盛满了整片夏天的阳光,温暖而耀眼。
"考得怎么样?"母亲局促地搓着手,有些紧张,又有些期待,保温桶的缝隙里,飘出她最爱喝的银耳莲子羹的甜香,那是家的味道,林浅接过保温桶,指尖触到母亲粗糙却温暖的掌心,那一刻,她忽然想起昨晚,她躲在房间里刷题到深夜时,母亲在客厅悄悄擦桌子的声音——轻柔而专注,桌腿上还留着去年她刷题时不小心磕碰的浅蓝色划痕,那痕迹,像是一枚无声的勋章,记录着她们共同走过的岁月。
"妈,"林浅把头轻轻埋进母亲的肩窝,声音闷闷的,却带着一丝释然,"今年题比去年简单。"母亲笑了,眼角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,每一道都盛满了欣慰与慈爱,她轻轻拍着女儿的背,动作还是和小时候哄她睡觉时一样温柔:"没事,咱家浅蓝从小就聪明,只是去年没发挥好,今年一定行!"
晚霞如染,将天际铺陈成一幅绚丽的画卷,林浅和母亲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,路边的栀子花悄然绽放,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香气,她想起复读班教室后墙那句话:"每个优秀的人,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。"那段时光里,她曾在深夜的被窝里咬着被子无声哭泣,曾在数学课上听不懂时偷偷看窗外飘过的云朵发呆,曾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清晨,因为母亲发来的一条简单的"今天吃鸡蛋"的短信而重新鼓起勇气,翻开厚厚的书本。
"妈,"林浅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天边一抹浅蓝色的晚霞,那颜色温柔而梦幻,"你看,像不像我那支铅笔的颜色?"母亲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笑了,笑容在晚霞的映衬下格外灿烂:"像,真像,就像你小时候画的那片天空,纯净又充满希望。"
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,欢快而富有节奏,老人们正在尽情舞动,享受着生活的惬意,林浅望着母亲被晚霞映红的侧脸,忽然间彻悟,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役,它是一场爱与成长的修行,那些独自奋斗的夜晚,那些藏在心底的泪水与不甘,那些家人默默无言的支持与守候,共同编织成了这片名为"青春"的浅蓝天空,广阔而包容,见证着她的蜕变与成长。
明天,太阳照常升起,而她的人生,也在这片浅蓝的天幕下,翻开了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一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