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高考 保险,2017年高考保险占多少分
《那年夏天,保单上的青春》
2017年的夏天,空气中浮动着梧桐絮与汗水混合的独特气息,黏稠而热烈,十八岁的林晓来说,这个夏天像一本被命运之手粗暴翻开的习题集,左边是密密麻麻、写满红批注的模拟卷,右边是父母鬓角新添的、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的白发,直到那张印着"高考综合保障计划"的淡蓝色保单被母亲轻轻放在她的书桌上,带着一丝微凉的触感,她才第一次隐约意识到,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,原来还有另一种被忽略的"参考答案"。
保单是班主任在最后一次班会上发放的,纸张带着印刷品特有的微凉,林晓低着头,指尖划过封面上"意外医疗""住院津贴""考试延误补偿"这些冰冷的字眼,它们像一个个陌生的符号,忽然,上周熬夜刷题的情景涌上心头:那时她正为一道复杂的解析几何题焦头烂额,草稿纸揉成团扔了一地,母亲悄悄放了一瓶维生素片在她床头柜上,轻轻叹了口气又转身离开,台暖黄的光线恰好打在母亲鬓角,几缕不易察觉的银丝在墙上投下细碎而清晰的影子,像极了此刻保单上那些细密的印刷纹路。
"这保险是学校统一合作的,性价比很高。"班主任的声音温和而清晰,"每年五十块,保障期到高考结束。"教室里响起细碎的议论声,有人不以为然地将保单随意夹进厚厚的错题本,有人则调皮地折成纸飞机,带着少年人的轻佻与憧憬扔向窗外,林晓的目光却被后排的陈默吸引了——他正专注地用钢笔在保单背面画着什么,走近了看,是一朵线条歪歪扭扭却充满生机的向日葵,每一片花瓣上都工整地写着"逢考必过"四个小字,那认真的模样,与周围喧嚣的氛围格格不入。
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终于从两位数变成个位数,空气也仿佛凝固了,考试那天,林晓在考场外再次遇见了陈默,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手里紧紧攥着那朵用保单精心折成的向日葵,花瓣边缘已经有些磨损。"我妈说这玩意儿比拜文曲星还管用,"他挠挠头,露出两颗标志性的小虎牙,眼神亮晶晶的,"毕竟五十块呢,得让它发挥最大价值。"林晓看着他,忍不住笑了,初夏的阳光穿过香樟树叶的缝隙,在他肩头洒下斑驳跳跃的光点,晃得人眼晕,那光影交织的模样,竟莫名地让她想起保单上那些细密条款的印刷纹理。
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刚刚响起,酝酿已久的暴雨便倾盆而下,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窗上,发出急促的声响,林晓站在走廊上,看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幕,忽然想起保单里"极端天气导致交通延误可申请补时"的冰冷条款,就在这时,广播里传来监考老师冷静的声音,提醒考生注意安全,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校服口袋,那张被体温焐得温热的保单还在,后来她才从陈默那里得知,那天他因为暴雨堵车,几乎要迟到,是父亲骑着那辆老旧的电瓶车,载着他一路冲过三条积水的街道,才在开考前五分钟狼狈地赶到考场,父亲的后背湿透紧贴在身上,雨水顺着发梢滴落,那一刻,陈默忽然觉得,保单上"紧急救援"四个字的分量,从未如此真实而沉重。
查分那天,家里的空气仿佛也跟着凝固了,林晓的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很久,每一次呼吸都小心翼翼,母亲在一旁默默地剥着毛豆,指甲缝里还沾着清晨去菜园时沾上的泥土,当屏幕上最终跳出"598"那个鲜红的数字时,母亲猛地抬起头,手里的毛豆壳"啪嗒"一声掉在地上,她忽然捂住脸,肩膀微微耸动起来,眼泪大颗大颗地掉落在毛豆壳上,洇出深色的圆点,林晓走过去,轻轻抱住母亲,闻到她身上淡淡的皂角香和泥土混合的气息,那一刻,她忽然清晰地想起保单生效那天,母亲在银行柜台前,小心翼翼地数着那些零散的硬币和纸币,硬币在玻璃台面上碰撞发出清脆而略显局促的声响,那五十块钱的保费,是她卖了家里攒了整整二十斤、准备留着逢年过节的鸡蛋,又向邻居周转了一点才凑出来的。
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那天,阳光正好,陈默也收到了警校的录取函,那份红色的通知书同样带着沉甸甸的分量,他把两张通知书并排摆在书桌上,中间郑重地夹着那朵已经褪色、但依然保存完好的向日葵。"以后你当医生救死扶伤,我当警察守护平安,"他看着林晓,眼神认真而坚定,"咱俩的'保单',得一直续上。"林晓笑着点头,望向窗外,几个穿着蓝白校服的学弟学妹正抱着书本,欢快地从楼下走过,阳光在他们年轻的脸庞和跳跃的身影上流淌,像极了2017年那个夏天,保单上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、仿佛带着温度的墨迹。
林晓在医院实习,穿着洁白的护士服,步履匆匆,偶尔会遇到带着家长来体检的高考生,他们脸上带着和当年的自己如出一辙的紧张与憧憬,这时,林晓总会多问一句一句:"同学,高考有买份保险吗?多一份安心。"得到的回答常常是茫然而天真的摇头,这时,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当年数硬币时局促而认真的神情,想起陈默父亲后背那片湿透的狼狈,想起那张淡蓝色保单如何像一叶在惊涛骇浪中稳稳渡过的小舟,载着他们懵懂而执着的青春,安然驶过了名为"高考"的险滩隘口,她渐渐明白,有些保障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分数单上,也不会被写入任何履历,却早已以一种无声而深刻的方式,为那段青葱岁月,为漫长的人生,写下了最温暖、最珍贵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