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期间网吧营业吗,高考期间网吧营业吗?
《六月键盘声》
高考那几日,整座城市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,知识的溪流在笔尖悄然汇聚,未来的画卷在卷面上徐徐铺展,而网吧的玻璃门后,却藏着另一个被遗忘的青春战场——那里没有朗朗书声,只有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,像一群躁动不安的心跳,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
林晓第三次抬手看表时,窗外的蝉鸣已如潮水般汹涌,几乎要淹没整个老城区,电脑屏幕右下角,系统通知准时弹出:"高考结束,祝考生金榜题名",他猛地灌了口凉透的矿泉水,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,却浇不灭心头的燥热,键盘缝隙里,还卡着前几夜留下的薯片碎屑,在屏幕光下泛着油腻的光,这家开在老城区巷子深处的网吧,二十四小时营业,像一座永不打烊的孤岛,接纳着形形色色的灵魂。
三年前,林晓也曾是高考大军中的一员,那时的他,抱着"最后一搏"的决心,将网吧当作第二个自习室,在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的掩护下,偷偷研习《英雄联盟》的攻略,模拟考的惨败击碎了他的幻想,父亲怒不可遏砸碎键盘的声响,"哐当"一声,如今还回荡在他每个失眠的夜里,清脆得如同昨日,他成了这家网吧的夜班网管,日复一日地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游戏ID,恍惚间,总觉得那些闪烁的光标,是自己当年未曾熄灭的梦想。
"老板,开个机。"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,林晓抬头,看见一个穿校服的男生把身份证拍在柜台上,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,林晓瞥见准考证上的照片,眉眼稚嫩得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,眼神里却藏着与年龄不符的疲惫,男生熟练地选了角落的机位,登录的却是一款热门网游。"刚考完,放松一下?"林晓递上会员卡时,对方突然红了眼眶,声音带着一丝哽咽:"我哥去年就是考完打游戏,熬了三天三夜,现在还在ICU......"
网吧里,此起彼伏的鼠标点击声和键盘敲击声,交织成某种精密而冷漠的计时器,催促着每个人流逝的青春,靠窗的位置,一个中年男人正对着视频通话那头的女儿比划,语气是藏不住的宠溺:"等你高考结束,爸爸带你来打排位,上分!"他工装袖口沾着斑驳的油漆,手机屏保是一张泛黄的奖状,上面"学习标兵"四个字已经有些模糊,林晓认出他,是对面建筑工地的老张,去年高考季,老张就在这儿蹲守了整整三天,风吹日晒,只为给女儿攒够艺术培训费。
正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地面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,像一幅抽象的油画,又有考生推门而入,校服后背还留着汗渍,却熟练地掏出学生证:"开个临时会员,要带耳机的机位。"他们中有人戴上耳机,打开网课视频,眉头紧锁;有人掏出真题集,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;更多的人则一头扎进游戏世界,在虚拟的战场上厮杀,键盘敲击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在这方寸空间里,竟奇异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解,仿佛两种截然不同的奋斗姿态,在此刻找到了共鸣。
傍晚时分,网吧老板娘拎着一个巨大的保温桶进来,脸上带着温暖的笑意:"都趁热吃,高考特供的爱心便当。"她给每个机位发了份盒饭,红烧肉盖饭上,卧着一颗油亮亮的溏心蛋,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网吧,林晓注意到,那个打游戏的高中生,默默地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了邻座的考生——他们曾是同班同学,为了一个理想的大学,在填报志愿时成了最熟悉的竞争对手。
夜色渐浓时,第一批查分的学生如潮水般涌入网吧,有人死死盯着屏幕,脸色惨白,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;有人突然爆发出欢呼,引得众人侧目;更有人,在看到成绩的瞬间,默默地流下了眼泪,林晓帮老张连上视频,看着女孩举着成绩单在镜头前转圈,笑容灿烂得像夏日阳光,老张的眼镜片瞬间模糊了,他背过身去,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抹眼角,而那个打游戏的高中生,也默默地退出了游戏,点开了志愿填报系统,鼠标在"服从调剂"选项上停留了很久,许久,才最终点击了"确认"。
凌晨两点,最后一批考生带着复杂的表情离开时,林晓开始清理烟灰缸,他在一个机位下捡到半张写满密密麻麻公式的草稿纸,背面是用圆珠笔写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:"如果再来一次,我会把键盘还给爸爸。"窗外的月亮很亮,清冷的光辉洒在网吧"营业中"的灯牌上,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,映照着这座城市里无数个不眠的夜晚。
当城市在晨光中逐渐苏醒,林晓拉下卷闸门,发出"哐当"一声巨响,玻璃门上,倒映着他模糊而疲惫的身影,手里还攥着那张没来得及扔掉的草稿纸,或许,每个在高考季走进网吧的人,都在寻找某种出口——有人选择逃避现实的压力,有人在此确认内心的梦想,有人只是暂时需要这样一个角落,安放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与迷茫,而键盘声从未停歇,就像年轻的心跳,无论顺境逆境,永远在等待下一次敲击的机会,奏响属于未来的序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