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撕试卷,高考撕试卷事件视频2025
一场高考的叛逆与救赎
六月的风,裹挟着盛夏的燥热与蝉鸣,掠过考场冰冷的窗棂,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密集得如春蚕食叶,又细碎得像时间的低语,当最后一道大题的答案在李哲笔下凝成最后一个句号时,他突然停住了,监考老师踱步的皮鞋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,每一步都像精准的鼓点,敲打着他紧绷到极限的神经。
他望着那张写满未来与希望的答题卡,眼前却恍惚起来,他看见了凌晨五点那盏孤零零的台灯,灯下母亲保温杯里早已凉透的冰糖雪梨;听见了父亲在电话那头,极力压抑着哽咽,却依然故作轻松的“儿子,爸信你”。
他的目光,最终落在了作文题——《平凡与伟大》上。
这三个字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情绪的闸门,积压了三年的疲惫、迷茫与不甘,如洪水般决堤,他想起了那些被习题册和试卷淹没的黄昏,天色从湛蓝到墨黑,只有台灯的光圈是唯一的坐标;想起了模考排名上那个冰冷刺眼的名次,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;想起了班主任在他肩上重重一拍,语重心长地说“再拼一把”,那力道在他单薄的校服上,留下了两道弯月形的红痕,仿佛烙印。
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,指甲深深陷进掌心,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,就在那一刻,答题卡上那些整齐的方格,不再是通往理想大学的阶梯,而变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,将他紧紧束缚,让他几乎窒息。
“唰——”
一声刺耳的撕裂声,如惊雷般在死寂的考场里炸开,李哲看着自己亲手撕碎的试卷,白色的碎片像一群受惊的白鸽,纷纷扬扬,飘落在冰凉的地面上,时间仿佛凝固了,有人倒吸一口凉气,慌忙别过头;前排的女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捂住了嘴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;监考老师的脸色瞬间铁青,他快步走到李哲面前,声音因极度的愤怒而颤抖:“你疯了?!这是高考!”
李哲没有抬头,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写着“985”“211”的碎片上,忽然低低地笑了,笑声越来越大,最后竟笑得肩膀都在剧烈地发抖,他想起了三年前,同样是这样一个燥热的夏天,他举着那张耀眼的中考满分成绩单,对母亲斩钉截铁地说:“妈,我要考清华!”那时的他不知道,这句豪言壮语,会成为一座沉甸甸的大山,压在他心上整整三年。
“我不考了。”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,像是在陈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实,“我不想再被这些东西绑架了。”
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,考场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,随即爆发出压抑的骚动,有人投来鄙夷的目光,有人交头接耳,窃窃私语,但李哲已经不在乎了,他缓缓蹲下身,一片一片,将那些破碎的青春小心翼翼地捡拾起来,就像在收拾自己那颗被撕得支离破碎的心。
后来,李哲被带出了考场,午后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,他眯起眼,看见了父亲,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男人,正骑着他那辆掉了漆的旧自行车,在考场门口焦急地张望,车筐里,还放着早上给他买的热豆浆,此刻已经温了,父亲看见他空着双手,愣住了,那双写满风霜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错愕,但随即,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,沙哑着嗓子说:“考完了?走,回家吃你妈包的饺子。”
那天晚上,李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台灯下,他将那些碎试卷一点点拼凑起来,当他的指尖触碰到作文纸时,他发现自己写下的第一句话是:“我们生而平凡,但总有人不甘于此。”
他愣住了,原来,在愤怒与绝望的顶点,他心底里最真实的渴望,竟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话,他忽然像个迷路的孩子,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,眼泪无声地滑落,浸湿了纸上的字迹。
一年后,李哲在一家咖啡馆打工时,遇见了当年那个被他吓哭的女生,她穿着大学生的T恤,眼神清澈而坚定,她递给他一张名片,上面印着她的名字和“心理学专业”的字样,她轻声说:“你好,我叫林溪,我学的是心理学,如果你需要聊聊……”
李哲接过名片,指尖划过卡片,看见背面印着一行娟秀的小字:“所谓成长,不是撕碎试卷,而是学会与自己和解。”
他笑了,笑容里带着释然,他将名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,就像珍藏起一份迟来的礼物,窗外,阳光正好,暖洋洋地洒在身上,像极了那年六月,他撕碎试卷时,落在地上的一片碎纸,在风中轻轻摇曳,飘向了它该去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