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高考吉林作文,2017吉林高考作文范文

教育 3周前 (10-31) 1063

一个夏日的生命答卷

盛夏的蝉鸣如沸,将吉林小城午后的空气炙烤得微微发颤,我站在老槐树下,仰头望见细碎的槐花簌簌落在肩头,恍若时光的碎片簌簌坠落,恍惚间,那沁人心脾的香气将我带回那个改变命运的夏天——2017年的高考考场,那是一场青春与家国的深刻对话。

那年作文题是"中国关键词",考生需从"一带一路""大熊猫""广场舞"等时代符号中任选组合,阐述理解,我盯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印刷体,忽然想起父亲在田间劳作时被烈日晒得黝黑的手掌,想起母亲在夜校教姐妹们识字时眼角细纹里闪烁的微光,这些鲜活的画面与"共享""美丽乡村"等词汇在脑海中激烈碰撞,最终化作笔端流淌的文字,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时代的温度。

2017高考吉林作文,2017吉林高考作文范文

开考铃响时,邻座女生的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沙沙声响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,我闭上眼,让思绪回到去年暑假的支教经历,在长白山脚下的村落,我遇见了七十岁的朝鲜族奶奶金阿妈,她家土炕边的木箱里,整齐码放着孙女们寄来的识字课本,泛黄的扉页上用铅笔写着歪扭却坚定的汉字"中国梦",当夕阳透过雕花木窗,将老人银白的鬓角染成温暖的金色,我突然懂得"文化传承"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像阿妈皱纹里藏着的岁月智慧,在血脉中静静流淌。

作文写到"工匠精神"时,窗外恰好掠过一群白鸽,振翅声惊碎了午后的宁静,这让我想起镇上铁匠铺的李师傅,他锻打的农具能传三代,淬火时的火星像跳动的红绸,在铁砧上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,这个画面与试卷上"创新驱动"的提示形成奇妙的呼应——真正的工匠,既守护着祖辈的智慧结晶,又在铁与火的交响中敲击出新的可能,就像老槐树年年岁岁开花结果,却总在枝头萌发新的嫩芽。

2017高考吉林作文,2017吉林高考作文范文

交卷铃声响起时,我的指尖还残留着墨水的微凉,带着书写的温度,走出考场,看见槐树下站着位卖艾草的老人,竹篮里的艾草捆成小塔,散发出清苦而独特的香气,这味道忽然让我想起作文里写的"生态文明",那些看似宏大的国家叙事,最终都要落脚在这样具体而微的生活褶皱里,就像艾草的苦涩过后,总带着回甘的芬芳。

成绩公布那天,我正在帮母亲晒玉米,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手机屏幕亮起,"优秀作文"四个字映着阳光格外刺眼,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夏天,后来文章被选入范文集,编辑老师特意批注:"文字里有泥土的芬芳。"这让我想起金阿妈说过的话:"好文章得像泡菜坛子,得在生活里腌透了才有味道。"是啊,只有真正扎根生活,文字才能酿出醇厚的芬芳。

如今重读旧作,那些"精准扶贫""文化自信"的论述或许略显稚嫩,但字里行间跳动着的,是一个少年对故乡最真切的凝望,就像这棵老槐树,年轮里藏着四季的故事,而那些高考时节落下的槐花,早已在时光的窖藏中酿成了甘甜的蜜,滋养着生命的根脉。

人生如考场,我们永远在用生命书写答卷,当我在城市写字楼里修改剧本时,常会想起十七岁的那个夏天——原来所有的中国关键词,最终都要回归到人对土地的眷恋,对美好的向往,就像这深巷里的槐香,无论走多远,循着味总能找到回家的路,而那些家国的思考,早已化作血脉中的基因,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清晰,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。

高考必备app下载,高考必备app下载安装
« 上一篇 3周前 (10-31)
2017高考人数全国,2017高考人数全国多少人
下一篇 » 3周前 (10-3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