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听力几点开始,高考听力几点开始放

教育 1小时前 952

《铃声响起之前》

六月的清晨,城市还在薄雾中沉睡,高三学生林晓已经坐在书桌前,指尖反复摩挲着那张轻薄的准考证,铅笔盒里,2B铅笔和黑色签字笔排列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,每一支都削得尖尖的,透着不容置疑的认真,透明的文具袋上还留着妈妈昨晚用消毒棉片仔细擦拭的痕迹,淡淡的消毒水味与窗台栀子花的幽香交织,再混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墨水气息,酿成一种名为"高考"的独特芬芳,既令人心安,又带着一丝庄重的肃穆。

距离听力考试还有四十分钟,考场里异常安静,只有空调出风口送出的微弱风声,广播里开始播放注意事项,女播音员字正腔圆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,林晓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新买头戴式耳机的耳罩,那柔软的皮革触感让她安心,三年前第一次模拟考的阴影依然清晰:因为学校发放的劣质耳机接触不良,她错过了整篇独白的第二部分,那道大题的空白处,如同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,而试卷右上角那个刺眼的红色分数,更像一块滚烫的烙铁,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里,成为此后无数个日夜鞭策她的动力。

"请各位考生提前调试设备,确保耳机正常工作。"监考老师沉稳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,林晓深吸一口气,按下播放键,测试音频里传来的女声清晰得如同情人耳边的呢喃,每一个音节都恰到好处,她想起英语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:"听力考的,哪里仅仅是耳朵,更是那颗专注而从容的心。"为了这句"专注与从容",她曾把无数个晚自习后的时光,慷慨地赠予了操场边的孤灯与天上的明月,对着皎洁的月光,她大声朗读,从磕磕绊绊到流畅自然,月光是她最忠实的听众,默默收藏着每个单词背后初时的颤抖与日渐坚定的力量。

七点五十五分,考场里的挂钟秒针仿佛被施了魔法,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重,敲打在每个人紧绷的神经上,后排的男生看似漫不经心地转着笔,笔尖在草稿纸上画出不成型的涂鸦,泄露了他内心的焦躁;前排的女生则将那份打印出来的听力原文小心翼翼地折成一只纸鹤,稚嫩的翅膀上用红笔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——“必过”,林晓的目光越过他们,投向窗外,操场上,那面鲜红的国旗在微风中轻轻舒展,猎猎作响,像极了无数个早读课上,同学们跟着录音摇头晃脑、齐声背诵课文的模样,那是一种集体的、蓬勃的生命力,无声地给予着她慰藉。

高考听力几点开始,高考听力几点开始放

八点整,预备铃骤然响起,清脆而短促,像一声发令枪响,林晓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,如同一名蓄势待发的士兵,手指轻轻搭在耳机音量旋钮上,随时准备应对,父亲昨晚的话在她耳边响起:"别紧张,就当是去听个故事。"可她怎能不紧张?这哪里是普通的故事,这分明是承载了十二年寒来暑往、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故事,那些在台灯下啃完的语法书,堆成小山般的试卷,用完的墨水瓶,还有那些偷偷抹掉眼泪、在深夜里咬着牙继续做题的孤独夜晚,都将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,化作电流,穿过耳膜,叩问她的灵魂。

"现在开始播放听力材料。"广播里的声音平静无波,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,在每个人心中激起涟漪,第一题的读秒声"滴、滴、滴"地响起,规律得如同自己的心跳,沉稳而有力,林晓的笔尖在答题卡上划过,留下淡淡的铅笔痕迹,每一个字母都凝聚着她的专注,当听力念到"university campus"时,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去年暑假参加的夏令营场景: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,洒在古朴的图书馆前,暖洋洋的,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志愿者笑着对她说:"Your pronunciation is perfect." 那一刻,她心中涌起的骄傲与喜悦,此刻化作了笔下答题的坚定勇气。

听力结束的提示音响起,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翻动卷子的沙沙声,如同春蚕食叶,林晓放下笔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目光投向窗外,不知何时,晨雾已散,阳光慷慨地洒满大地,窗台上的栀子花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仿佛在向她微笑,那一刻,她忽然彻悟:高考从来不是一场决胜负的终点战,而更像是一段漫长旅程中,我们与自己内心最深刻的一次对话,那些深夜里的坚持,清晨的琅琅书声,都是写给未来最真挚的情书,字里行间,满是青春的汗水和无悔。

终场铃声再次响起,悠长而舒缓,林晓从容地走出考场,走廊里早已是人声鼎沸,同学们的笑脸如绽放的花朵,灿烂而明媚,有人抱在一起喜极而泣,有人仰着头放声大笑,有人则静静地望着天空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泪光,远处,栀子花的香气愈发浓郁,与夏日温热的风儿融为一体,温柔地吹散了所有的紧张与不安,林晓知道,无论结果如何,这段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时光,早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"听力材料",它将储存在记忆的深处,在每个未来的日子里,反复播放着青春最动人的旋律,提醒她曾那样热烈、那样执着地活过。

高考二本院校,高考二本院校有哪些
« 上一篇 2小时前
天津高考全国几卷,天津高考全国几卷啊
下一篇 » 1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