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高考报名,个人高考报名流程
《笔尖下的成人礼》
晨光像一层薄纱,轻轻漫过教育局褪色的蓝漆栏杆,将林晓的侧影拉得细长,她第三次核对着报名表上的照片,镜片后的眼睛有些发酸,指尖在"应届高中毕业生"那一栏顿了顿——这是她十八年来第一次用钢笔,在人生第一份正式文书上郑重落下名字,墨水在粗糙的纸张上晕开小小的蓝花,像极了此刻胸腔里微微颤抖的心跳,又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,漾开圈圈成长的涟漪。
高考报名表摊开在老旧的木桌上,边角被母亲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,泛着温润的光泽,这个做了二十年家庭主妇的女人,此刻正对着"工作单位"一栏出神,最终在空格里郑重写下"个体经营",字迹工整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,她又用橡皮擦擦了三次,仿佛那四个字承载着某种家族荣誉,是她能为女儿撑起的一片天,父亲蹲在门槛上点烟,烟灰簌簌落在水泥地上,火星明明灭灭,他忽然开口,声音有些沙哑:"晓晓,要是考不上,就去跟你王姨学裁缝,手艺也是铁饭碗。"话音未落,厨房传来碗碟碰撞的脆响,那是母亲在用行动表达最无声的抗议。
报名表上的每个字符都像一颗饱满的种子,要在现实的土壤里长出未来的形状,林晓在"外语语种"后面勾选英语,笔尖却迟疑了,在纸面上留下一个淡淡的墨点,初中时她曾痴迷日语动漫,那些字符在她眼中跳动着诗意的韵律,她偷偷用零花钱买了五十音图卡片,藏在数学练习册的夹层,像守护一个不敢宣之于口的秘密,上周日语老师发来的消息在脑海中浮现:"J.TEST考试下月报名,还有位置。"但报名表上没有日语的选项,就像人生总有些岔路,只能暂时封存在青春的抽屉里,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开启。
社区服务站的长队蜿蜒如蛇,缓慢挪动,林晓攥着户口本和身份证,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,前面两个男生压低声音讨论着"赋分制"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叹气:"物理赋分太卷了,我可能选地理。"另一个嗤笑:"你上次地理才考65分,不怕再踩一脚?"阳光透过高窗斜射进来,在林晓的准考证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,照片上的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眼神却像淬了火的玻璃,既清澈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那光芒仿佛能穿透纸张,照亮前方的路。
工作人员的红色印章落下时,发出清脆的"啪嗒"声,像一声宣告青春正式启程的礼炮,林晓接过报名回执,发现母亲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,手里攥着个保温杯,杯身上贴着褪色的"高考加油"贴纸,边角已经卷起,父亲不知从哪里买了两罐红牛,拉开拉环的"呲"声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响亮,金黄色的泡沫溢出罐口,像某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终于找到了出口,带着微甜的苦涩。
回家的公交车上,林晓把报名回执小心翼翼地贴在书桌前的corkboard上,旁边贴着去年市一模的排名表,红笔圈出的数字还带着她当时查看时的体温,她忽然想起班主任说过的话:"高考报名不是终点,是你们第一次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掌舵。"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阳光透过叶隙在回执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那些细碎的光斑跳跃着,正像无数个即将被点亮的未来,在向她招手。
暮色四合时,林晓翻开崭新的错题本,扉页上还留着淡淡的墨香,她在上面写下"以笔为剑,以梦为马",钢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,那声音温柔而坚定,像春蚕在咀嚼桑叶,像种子在破土生长,又像青春在悄然拔节,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,温暖的光芒透过玻璃窗,照亮了墙上贴满的便利贴,每张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心仪的大学名字,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,每一颗都代表着一段可能的旅程,指引着这场名为"青春"的远航,她正扬帆起航,驶向那片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