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茶高考成绩,栟茶2020高考成绩

教育 1个月前 (10-23) 661

茶高考成绩

茶室里静得能听见水沸时壶盖的轻颤,老茶师陈砚的手却稳如磐石,他面前摆着三只青瓷盖碗,碗里是今年明前狮峰龙井的新茶,窗外梅雨季的湿气漫过窗棂,在紫砂壶壁上凝成细密水珠,像极了他此刻紧锁的眉头——这三碗茶,要评出今年的“状元”、“榜眼”与“探花”,可他已经品了整整三个时辰,依旧没能定下乾坤。

“茶高考”,这是茶圈里对春茶斗茶的戏称,每年清明后,各大茶山的新茶下山,像一群赴考的学子,要在茶师们的舌尖上经历“审评”的严苛考验,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,五项指标如同高考的语数外综合,每一项都决定着茶的“升学命运”,陈砚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审评师,他的“录取通知书”,能让茶价翻十倍不止,他手中的笔,重若千钧。

第一碗茶是来自狮峰山核心区的“明前特级”,干茶扁平挺直,黄绿相间,宛如被春风精心裁剪过的柳叶,每一片都透着灵气,陈砚轻轻揭开碗盖,一股清新的豆香混着幽兰的草韵扑面而来,这是顶级狮峰独有的招牌,仿佛能看见山间云雾缭绕的画面,汤色杏绿明亮,清澈得能看见碗底的刻纹,宛如一块温润的翡翠,他啜一口,舌尖先触到一丝微苦,随即化作满口清甜,似山泉淌过石缝,带着雨后泥土的湿润与草木的勃勃生机,叶底肥厚匀整,芽叶舒展如雀舌,根根分明,分明是状元之相,无可挑剔。

第二碗茶是龙井村老井边的“群体种”,干茶色泽稍暗,条索略显粗犷,却透着一股沉稳内敛的力量,陈砚的鼻尖刚凑近,一股醇厚的栗香就钻了进来,比狮峰的豆香更厚重,像晒秋的谷仓里混着炒熟的坚果,充满了岁月的沉淀感,汤色嫩绿,比狮峰略深,却更有质感,仿佛蕴含着更多的故事,入口是醇厚的甘甜,苦涩感几乎察觉不到,只在喉咙深处留下一抹悠长的回甘,像老农掌心的茧,粗糙却温暖,令人心安,叶底柔韧有弹性,边缘略带红褐,这是老茶树历经风霜的印记,也是岁月赋予的独特勋章。

第三碗茶是外山新垦茶园的“龙井43号”,干茶颜色鲜绿,条索整齐得像机器压模,少了些灵气与变化,显得有些刻板,香气清高却单薄,像刚修剪过的草坪,带着一丝生涩,缺乏层次,汤色浅绿,明亮却不够沉稳,显得有些轻浮,滋味鲜爽却寡淡,回甘来得快去得也快,像春日乍暖还寒的天气,少了些余韵与底蕴,叶底嫩绿单薄,芽叶虽小,却透着一股急于求成的浮躁,仿佛在炫耀自己的青春,却经不起细品。

陈砚放下第三只碗,眉头锁得更紧,按理说,状元非狮峰莫属,可那群体种的醇厚与沉稳,又让他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初学评茶时,师傅说的那句“茶如人,有骨有肉才成”,那时他还不解,如今品着这两碗茶,心里却像被茶汤泡开了,泛起层层涟漪,久久不能平息。

他想起刚入行时,跟着师傅去茶山收茶,师傅从不只看干茶外形,而是抓一把茶叶放在掌心细细搓揉,凑近闻那揉碎后的香气。“茶要喝过才知道骨相,”师傅常说,“就像读书,不能只看封面。”那年他们翻山越岭,走了三天三夜,终于在云雾缭绕的山顶找到一片荒废的老茶园,茶树不高,枝干虬结如龙,叶片却厚实如墨,绿得发黑,炒茶时,师傅用铁锅手工炒制,手掌被烫得通红,却依然笑着说:“好茶要耐得住高温,就像人要经得住磨炼,急不得。”

后来,陈砚成了陈砚,师傅成了他口中的“老茶人”,再后来,机械化炒茶普及了,茶农们开始追求“外形漂亮”“香气高扬”,却渐渐忘了茶的“骨相”,就像如今的高考,学生们埋头刷题、奔波于各个补课班,追求分数的“颜值”,却少了几分对知识的“骨气”与对学问的敬畏,他突然觉得,这三碗茶,何尝不是三种人生的缩影?

狮峰龙井,像那些天资聪颖的学子,起点高,条件好,一路顺风顺水,却可能在顺境中少了些沉淀与打磨;群体种,像那些出身平凡却厚积薄发的人,没有耀眼的外表,却用岁月熬出了醇厚的滋味与坚韧的品格;至于那碗龙井43号,则像急于求成的年轻人,有活力,有冲劲,却少了点耐性与深度,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岁月的沉淀。

陈砚重新端起狮峰龙井的盖碗,这一次,他没有急着喝,而是静静地看着汤色在光影中流转,变幻出万千气象,他想起了师傅临终前,颤巍巍塞给他的那包老茶——那是三十年前群体种炒制的茶,茶饼黑褐如墨,香气内敛深沉,可冲泡后,那股历经岁月沉淀的陈香与醇厚,至今无人能及,师傅当时说:“茶和人一样,越老越有味,但不能老而无用,关键在于是否有‘真味’。”

“陈师傅,评好了吗?”门外传来茶农老李的声音,他是狮峰山的老茶农,今年特意送来新茶请陈砚审评,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忐忑。

陈砚深吸一口气,平复了心绪,缓缓揭开三只盖碗的碗盖,豆香、栗香、清香,在空气中交织、碰撞,像一场无声的辩论,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故事。“老李,”他指着狮峰龙井,语气肯定,“这茶外形、香气、滋味都是顶级的,状元非它莫属。”老李脸上刚露出喜色,他又指向群体种,“但这碗群体种,骨相醇厚,回甘悠长,层次丰富,我给它‘榜眼’。”至于这碗龙井43号,”他顿了顿,目光温和,“香气滋味尚可,但少了些底蕴与变化,只能算‘探花’。”

老李有些不解,挠了挠头:“陈师傅,狮峰明明是最好的,怎么那碗看起来‘其貌不扬’的群体种能排第二啊?”

陈砚笑了笑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给老李倒了一碗群体种:“你尝尝,这茶入口虽不惊艳,却越喝越有味,像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,初见或许不觉得特别,久处却愈发醇厚,令人久处不厌。”老李端起碗,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,眼睛瞬间亮了:“哎呦,陈师傅,这茶我炒的时候还担心卖相不好,没想到这么耐喝!这股子暖乎乎的甜味,从喉咙一直暖到心里头!”

陈砚望着窗外的雨丝,淅淅沥沥,洗净了尘埃,也仿佛洗净了他心中的纠结,他突然觉得,“茶高考”评的哪里仅仅是茶?更是评茶的人心,茶有高低,人有优劣;高考分数能衡量学识,却衡量不出一个人的“骨相”与风骨,真正的“状元”,或许不是那些外表最光鲜、最完美的,而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,有内涵、有风骨、有“真味”的存在。

他端起自己的茶碗,喝了一口群体种,醇厚的茶汤滑过喉咙,带着雨后泥土的芬芳与阳光的味道,像极了师傅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的手,充满了力量与温情,原来,最好的茶,从来不是最完美的,而是最“真”的——真材实料,真心炒制,真诚品鉴,就像人生,重要的不是拿到多高的“分数”,考取多么耀眼的“名校”,而是有没有活出自己的“骨相”,是否真诚地对待每一次“冲泡”,是否经得起岁月的“审评”。

茶室里,水沸声依旧轻颤,如时间的低语,陈砚的脸上却露出了久违的

江苏高考必读名著,江苏高考必读名著2027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23)
太原高考美术,太原高考美术集训哪里比较好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