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高考考试,小高考考试时间
考场上的心跳与笔尖
春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教学楼的玻璃窗,在走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仿佛为高二(3)班的教室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边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气息——那是翻动书页的窸窣声、粉笔灰的微尘与少年们隐隐汗水交织的味道,课桌上堆叠的复习资料几乎遮住了半张脸,像一堵堵沉默的墙,将十七岁的青春与窗外的玉兰隔开,明天就是小高考的日子,这个被老师称为"高考预演"的学业水平测试,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个学子的心上,连呼吸都带着凝重的重量。
林晓雨放下手中的政治提纲,指尖因长时间握笔而微微发麻,她抬头望向窗外,一树玉兰正在悄然绽放,洁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,忽然间,三年前刚升入初中时的记忆涌上心头——那时她也曾这样站在窗前,觉得三年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,可此刻回望,中考的紧张仿佛还在昨天,而高考的巨浪已在远处拍打着青春的堤岸,时光真是个奇妙的魔法师,悄无声息间就偷走了许多懵懂的岁月。
"都别看了,"前排的陈默突然转过身,厚厚的镜片下是一双布满血丝却依旧明亮的眼睛,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,平时话不多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说出最实在的话,"今晚把错题本再看一遍,早睡比熬夜重要。"教室里响起窸窸窣窣的翻书声,像一群受惊的小鼠在黑暗中奔逃,却又带着某种奇异的默契,林晓雨注意到,陈默的笔记本边角已经磨损,显然被翻阅了无数次。
林晓雨的视线落在同桌张瑶的笔记本上,那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密密麻麻,有些页面甚至被泪水洇湿了,形成一朵朵深色的花,张瑶来自农村,父母都是农民工,这次小高考对她而言不仅是学业考验,更是决定能否获得高考加分的关键时刻,林晓雨悄悄推过去一块巧克力,张瑶抬起头,勉强挤出一个微笑,眼角的泪痕却像清晨的露珠般闪烁着。"谢谢,"她轻声说,声音里带着沙哑的疲惫。
放学铃声响起时,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,校门口挤满了等待的家长,他们有的手里提着保温桶,热气腾腾;有的反复叮嘱着注意事项,眼神里满是关切,林晓雨的妈妈没有来,她是单亲家庭,妈妈在医院值夜班,这反而让林晓雨感到一丝轻松——她不需要应付那些"别紧张""尽力就好"之类的安慰话,那些话语有时反而会成为无形的压力,她独自收拾书包,听见身后传来同学与父母的告别声,心里泛起一丝微妙的羡慕。
晚自习的教室里异常安静,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像春蚕在夜色中悄悄吐丝,林晓雨盯着生物书上光合作用的示意图,那些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她眼前渐渐模糊起来,她想起上周模拟考时,因为太过紧张,连最拿手的地理都考砸了,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,没有批评,只是递给她一颗水果糖:"考试就像爬山,重要的不是速度,而是不要停。"那颗糖的甜味似乎还留在舌尖,给了她某种奇妙的勇气。
夜深了,林晓雨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,她打开手机,看到班级群里正在转发"考前必看"的攻略,还有同学互相打气的表情包,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,每一声都像敲在心口,她索性坐起来,借着台灯的光重新翻开书本——反正现在睡觉也是睁眼到天亮,不如多看几页,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,那些文字仿佛活了过来,在她眼前跳跃着。
第一场是化学考试,当林晓雨拿到试卷时,手心竟然冒出了细密的汗珠,她深吸一口气,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先浏览全卷,发现大部分题目都是复习过的类型,笔尖在答题卡上移动时,她忽然想起化学老师说过的话:"化学反应就像人生,有时需要加热催化,有时需要耐心等待。"那些曾经枯燥的化学方程式此刻竟有了某种哲理的意味,让她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。
最后一门是生物,当林晓雨在答题卡上涂完最后一个选项时,窗外的阳光正好照进来,落在她紧握的笔上,像给这支笔镀上了一层金边,走出考场时,她看到张瑶正和父母通电话,女孩的声音带着哭腔:"爸,我考完了......嗯,感觉还不错......"阳光照在她脸上,泪珠闪闪发光,像散落的珍珠,林晓雨忽然明白,那些流过的泪终将成为青春的勋章。
回家的路上,林晓雨看到路边的玉兰花落了一地,像铺了一层洁白的地毯,她想起三年前自己种的那棵小树苗,如今已经长得比她还高,成长就像这场小高考,重要的不是结果,而是那些在奋斗中悄悄改变自己的瞬间,她掏出手机,给妈妈发了条信息:"考完了,想回家吃您做的红烧肉。"手机屏幕亮起,映出她微笑的脸庞——原来青春最美的样子,就是努力过后释然的笑容。
春日的风拂过脸颊,带着花香和青草的气息,林晓雨知道,无论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,这段在考场上度过的时光,都将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记忆,就像那些落在地上的玉兰花,虽然短暂绽放过,却已将最美的模样留在了这个春天,也留在了每个少年的心间,那些奋笔疾书的夜晚,那些互相鼓励的瞬间,那些紧张又期待的心情,终将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