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高考普体,高考普体考试项目

教育 1个月前 (10-22) 1058

《破茧》

《破茧》

六月的阳光,稠得像融化的金子,淌过操场锈迹斑斑的铁丝网,在林小野泛黄的素描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他握着铅笔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,纸上的人体结构图依旧歪歪扭扭,线条生硬,像一只折翼的蝴蝶,挣扎在现实的泥沼里,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,篮球场上跃动的身影充满生命力,那是一种他渴望却无法用画笔捕捉的自由,喉结滚动了一下,他将那股躁动生生压下,目光艰难地拽回画纸。

“林小野!”画室门口传来班主任的声音,打破了沉寂,“校长找你。”

校长办公室的空调开得极足,冷气如无形的针,刺进林小野单薄的短袖衬衫,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,办公桌后的校长推了推老花镜,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,精准地剖析着他。“你的文化课刚过本科线,专业分……”他顿了顿,将一张成绩单推过来,纸张与桌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,“省统考排名,876名。”

林小野的指尖在成绩单边缘蜷缩,捏出深色的印痕,去年的招生简章上,清美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的录取线赫然在目——全省前50名,窗外的蝉鸣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,震耳欲聋,搅得他心神不宁,他想起三个月前,父亲将一沓带着汗味和烟味的钞票“啪”地拍在画室桌上,那沉闷的声响至今仍在耳畔回响。

“文化课和专业课,总得有个能拿得出手的。”父亲的声音粗糙而现实,像砂纸磨过他的神经,“实在不行,就去读个二本,毕业回来帮舅打理汽修店,那才是稳当的饭碗。”

回到画室时,夕阳已将西边的云层烧成一片壮丽的橘红,仿佛在为这沉闷的一天做最后的告别,同桌陈小雨正低头削铅笔,细长的木屑卷着石墨的清香,簌簌落在地上。“听说你爸想让你放弃?”她头也不抬,笔尖在速写本上游走,行云流水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走廊里同学嬉笑打闹的生动瞬间。

林小野沉默不语,只是盯着自己画板上那幅未完成的静物,画中的苹果,边缘僵硬得像块积木,投影的层次混乱不堪,毫无生气。

高考普体,高考普体考试项目

“你看这个。”陈小雨突然将速写本转了过来,画上是同一个场景,却用炭笔刷出了光影的韵律与呼吸,苹果的边缘被她大胆地虚化处理,反而生出一种朦胧的诗意与美感。“画画不是照镜子,是复刻;是把心里的东西,把你看不见的情绪,掏出来,画在纸上。”

那天晚上,林小野破天荒地没有去汽修店帮忙,他在昏黄的台灯下,翻出从旧书市场淘来的《费欣素描集》,指尖抚过那些充满力量感与生命感的线条,他仿佛能感受到画家笔尖的激情与挣扎,一个遥远的记忆浮现脑海:小时候,他第一次用木炭在白墙上画了一匹奔马,母亲笑着拿来湿抹布要擦干净,父亲却蹲下来,指着马腿说:“这里,该再收一点,腿才更有劲。” 那一刻,父亲眼中没有责备,只有一种笨拙的、笨拙的欣赏。

深夜的画室只剩下他一人,窗外下起了雨,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,清脆而密集,竟与画笔摩擦画纸的沙沙声奇妙地重合在一起,林小野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满是松节油与雨水混合的独特气味,他重新铺开画纸,这一次,他不再执着于精准的轮廓,而是学着陈小雨的样子,用侧锋的炭笔大胆蹭出明暗交界,用橡皮擦出高光的通透与灵动,画中那个举着哑铃的少年,肌肉的起伏里,不再仅仅是解剖学的结构,更藏着一种青春的倔强与不甘。

高考普体,高考普体考试项目

省联考那天,雪下得正紧,天地间一片苍茫,林小野走进考场时,看见陈小雨的围巾上沾着几片雪花,像一只在寒风中振翅欲飞的鸽子,当他展开画纸,窗外飘进的雪花落在画架上,很快又融化成晶莹的水痕,在素描纸上晕开淡淡的水墨色,竟成了意外的笔触,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空灵的意境。

成绩公布那天,林小野挤在人群中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断刷新,当“林小野,专业排名12,文化课523”的字样跳入眼帘时,他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撞得咚咚作响,几乎要挣脱束缚,电话响起,是父亲的声音,背景里有嘈杂的机器声和金属碰撞的回响:“……回家吃饭吧,你妈炖了鸡汤,放了你爱吃的香菇。”

挂了电话,林小野抬头望向操场,积雪在阳光下悄然融化,露出下面嫩绿的草芽,倔强地宣告着春天的到来,远处画室里传来的笑声,像春日溪流撞击卵石的清响,悦耳而充满希望,他想起了《费欣素描集》扉页上的一句话:“艺术不是技巧的堆砌,而是灵魂的形状。”

春风掠过林荫道,卷起几片新叶,发出簌簌的轻响,林小野握着那份薄薄的却重逾千钧的录取通知书,指尖微微发烫,通知书边缘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”几个烫金字,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而坚定的光芒,他突然彻悟,那些挣扎、迷茫、痛苦与顿悟的瞬间,那些在茧中孤独奋战的日夜,或许比最终抵达的彼岸,更值得被铭记,因为,破茧而出的,从来不是一张通知书,而是一个全新的、重生的自己。

2014高考吧,2014 高考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22)
高考填报方法,高考填报方法与技巧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