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高考成绩,泉州高考成绩什么时间公布
当高考成绩单,遇见千年商埠
泉州的七月,空气里浮动着刺桐花的甜香与铁观音的醇厚,交织成这座古城独有的夏日序曲,2023年高考成绩放榜的那个清晨,东海的风骤然变得燥热,仿佛也带着几分焦灼与期待,在鲤城区老巷口的“一碗糊”摊位前,氤氲的热气中,老泉州人林阿婆布满皱纹的手,正微微颤抖地搅动着锅里的面线糊,而她的目光,却紧紧锁在手机屏幕上那串决定命运的数字上——她的孙子鲤鲤,今年的高考成绩,出来了。
红砖厝里的数字交响
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张氏古厝里,时间仿佛被拉成了慢镜头,成绩查询页面加载的每一秒,都像在敲击着这个世代经营木偶头雕刻家族的心弦,当“总分632”的字样最终跳入眼帘时,母亲阿珍的指尖还悬在键盘上,凝固成一个无声的惊叹;父亲建国则下意识地收紧了手,手中的紫砂茶杯“咔嗒”一声轻响落在桌沿,温热的茶水沿着百年红砖的细微缝隙蜿蜒而下,浸润出深色的印记,仿佛在为这份喜悦,烙下一枚独特的邮戳,这个家族,终于有孩子要踏上去往北京电影学院的列车,去追逐光影的梦想。
“阿祖!我考上北影了!”鲤鲤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,他举着手机冲进厝厅,激动地喊道,他未曾留意,梁上悬挂的拍胸舞偶人,似乎也随着他的欢呼,在光影中轻轻晃动,仿佛在无声地喝彩,墙上,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,太爷爷戴着毡帽,目光炯炯地站在顺济桥下,身后是桅杆林立、千帆竞发的泉州港;而太奶奶那只承载着“万春”商号记忆的嫁妆箱上,那份刻着家族印记的沧桑,与鲤鲤手中鲜红的录取通知书并排放置,在晨光温柔的拥抱中,一旧一新,一沉一浮,达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和解,奏响了一曲传承与梦想的数字交响。
清净寺旁的多元答卷
目光转向泉州古城核心区,这里的文化交融更具张力,清净寺的宣礼塔与文庙的棂星遥遥相望,两种文明在此静默对话,今年高考成绩单上,一组数据格外醒目,它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这座古城海纳百川的胸襟:全市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中,少数民族考生占比高达18.7%,回族考生马小燕,以总分658分的优异成绩,摘得全市理科桂冠,她的目光,早已投向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殿堂。
“我爷爷是街头巷尾卖石敢当的手艺人,奶奶是能扛石头的惠安女。”马小燕站在自家位于通政巷的石头店里,语调平静而自信,店墙上,一侧是爷爷亲手誊抄的《古兰经》选段,字迹工整虔诚;另一侧是奶奶的精美刺绣,针脚细密,蕴含着海洋的韵味,翻开她的笔记本,阿拉伯语单词与化学方程式在纸页上交织、碰撞,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肌理。“这就像我们店门口的石狮子,既要守住传统纹样的根,也要学会适应新时代的雕刻工艺。”她的话语,朴素却充满哲理,是她对自己身份与未来的最好诠释。
同样在古城,泉州五中的艺术生陈明远,也等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,他的速写本,就是一部流动的古城风物志,既有老君岩沉静内敛的素描光影,也有蟳埔女“簪花围”绚烂夺目的色彩研究,这个曾在德济门遗址写生时,因太过投入而被城管“抓”到三次的执着少年,用脚步丈量,用画笔记录,将古城的109处古厝、734根宋代石柱,尽数收入囊中,他将泉州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基因,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毕业创作,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画布上焕发新生。
后渚港畔的未来航向
当夕阳为后渚港的古码头镀上一层金边,另一组数据正在刷新着这座千年商埠的认知:今年,泉州有236名考生奔赴“新工科”专业的浪潮,比去年激增42%;更有12名青年,选择阿拉伯语、葡萄牙语等“小众语种”作为专业,他们是新时代的海丝语言使者;更有7名毕业生,毅然放弃了国内顶尖名校的橄榄枝,选择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、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海外学府深造,去汲取更广阔世界的养分。
在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,班主任李老师正仔细整理着学生的去向表,每一行字都承载着一个鲜活的梦想,那个总在操场边,手捧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喃喃自语的男孩,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海洋事务专业,他要亲自去探寻先辈们踏上的蔚蓝征途;班级里最会做面线糊的女生,凭借着对味道的极致敏感,报考了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,她要让泉州的味道,通过科学的力量,香飘更远;而那个曾沉迷于研究泉州提线木偶戏偶身结构的男生,则考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设计系,他要用现代的舞台美学,让古老的偶戏在世界舞台上翩翩起舞。
“泉州的孩子,骨子里都刻着‘爱拼敢赢’这四个字。”李老师指着教室后墙上那幅巨大的“海丝起点”地图,上面插满了五彩斑斓的图钉,每一根都指向一个不同的远方,恰如当年那些从后渚港扬帆的商船,满载着刺桐港的荣耀与印记,驶向星辰大海般的未知海域。
夜幕降临,中山路上华灯初上,成绩查询的热潮渐渐散去,但古城的故事,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,鲤鲤已经开始对着镜子,一字一句地练习普通话,为北影的崭新生活做准备;马小燕则在母亲的陪伴下,前往惠安,精心挑选开学后需要的头巾,那是她身份的象征,也是她未来的战袍;陈明远的画展海报贴满了古城的巷弄,展览主题就叫《刺桐密码》,他要向世界展示他眼中的泉州。
当高考成绩单成为过去式,这些年轻的泉州人,正带着这座古城赋予他们的千年文脉与海洋基因,在新时代的广阔航道上,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,就像那座历经千年风雨、见证无数潮起潮落的开元寺东西塔,在刺桐城的夜空中,永远矗立,坚定而温柔地,指引着每一个追梦人前行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