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17广西高考,17广西高考分数线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9) 723

那年夏天,我们笔尖下的青春答卷

2017年的夏天,广西的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桂香与聒噪的蝉鸣,还有无数少年少女心中紧绷的弦,那一年,高考如约而至,而17岁的我们,正用笔尖在试卷上书写着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答案,如今回望,那场考试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检验,更是一段青春的集体记忆,是汗水、迷茫、坚持与希望的交织,像一本被翻旧了的相册,每一页都写满了热气腾腾的少年心事。

备考:在题海中寻找光亮

高三的日子,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的旧胶片,教室后方的倒计时牌从“300天”逐渐翻到“30天”,数字的每一次跳动都像心跳般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,清晨五点半的宿舍楼道里,此起彼伏的洗漱声和翻书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,仿佛整个城市还在沉睡时,我们已经与朝阳一同奔跑;晚自习后,昏黄的路灯下仍有三五成群的同学围着数学老师问最后一道大题,影子被拉得很长,像极了我们不愿放弃的倔强,那时的我们,坚信“多刷一道题,就多一分胜算”,于是错题本上的红笔批注越来越密,草稿纸用了一本又一本,堆在桌角像一座座小小的山峰,每一座都藏着我们对未来的期许。

广西的夏天格外炎热,教室里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动着,吹起的不是凉风,而是混合着汗水与粉笔末的紧张气息,偶尔抬头,看见窗外的玉兰花开了又谢,才惊觉时光像指缝里的细沙,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,有人因为一次模拟考失利躲在楼梯间偷偷抹眼泪,有人为了多背几个英语单词,在走廊里读到声音沙哑;还有人为了节省时间,把饭盒带到教室,匆匆扒上几口就又埋头刷题,这些琐碎而真实的瞬间,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,串联成了备考岁月里最动人的底色。

考场:笔尖与时间的赛跑

高考那两天,广西的天空蓝得像一块刚洗过的蓝布,考场外的家长比考生还紧张,有的手里攥着矿泉水,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;有的反复叮嘱“别紧张”,声音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当开考的铃声响起,整个世界仿佛瞬间被按下了静音键,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像春蚕在啃食桑叶,也像我们在悄悄叩开未来的门。

语文考试结束后,走廊里瞬间炸开了锅。“作文题居然是‘帮老师挑错’!”“阅读理解那段古文我压根没读懂……”有人兴奋地挥舞着草稿纸,像打了胜仗的将军;也有人默默攥紧了拳头,指节泛白,数学考试则成了“大型翻车现场”,走出考场时,不少人的脸上写满了“我可能要复读了”,但没有人真的停下脚步,因为下一场考试还在等着,就像青春里总有一个接一个的挑战,容不得你沉溺于一次得失。

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文综/理综考试,三个小时的连续作战,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当最后一声铃响响起,有人长舒一口气,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发呆;有人却因为没写完而红了眼眶,手指还紧紧攥着笔,但那一刻,所有人都明白,无论结果如何,这段咬牙坚持的时光,已经让我们在题海中学会了泅渡,在压力下长出了更坚硬的翅膀。

志愿:青春的岔路口

考完试的夏天,广西的夜市像被点燃的星河,烧烤摊的烟火气混着奶茶的甜香,江边公园的晚风里飘着少年的笑声,我们暂时卸下了重担,像刚出笼的鸟儿一样享受着难得的轻松,但志愿填报的压力很快像潮水般涌来,将我们重新拉回现实。

“去读本地大学,还是去外省?”“选喜欢的专业,还是好就业的专业?”这些问题像一个个十字路口,让无数家庭展开了激烈讨论,有人听从父母的建议,填报了金融、计算机等热门专业,像在人生的棋盘上走了一步稳妥的棋;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,选择了历史、艺术等看似“冷门”的领域,眼里闪烁着不灭的星光;还有人因为分数尴尬,在“服从调剂”和“复读”之间反复挣扎,像站在悬崖边,迟迟不敢迈出下一步,那时的我们或许还不懂,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,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决定负责,就像青春里每一条看似分岔的路,其实都能通向独一无二的风景。

结局:青春的另一种开始

放榜那天,广西的电信营业部排起了长龙,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,有人查到分数后激动地跳起来,和来时的伙伴紧紧相拥;有人默默地关掉网页,转身走进复读班的教室,背影里带着不甘,却也藏着再次出发的勇气,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明白,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道关卡,而不是终点。

有人去了心仪的城市,在陌生的街头感受四季流转;有人选择留在广西,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追逐梦想;还有人进入职业技术学院,用一技之长点亮未来,多年后,当我们回望2017年的夏天,或许会感谢那个在题海中挣扎、在考场上拼搏的自己,因为那段时光教会我们的,不仅是知识,更是坚持、勇气与成长的真谛——原来青春最美的不是如愿以偿,而是阴差阳错里依然闪闪发光的我们。

尾声

2017年的广西高考,是一代人的青春缩影,当年的考生已经散落在天涯,有人成为医生,在手术台前守护生命;有人成为教师,在三尺讲台上传承薪火;有人在创业路上奔波,眼里有火心中有光;也有人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,把日子过成了诗,但无论我们走多远,那个夏天,那些一起奋斗过的日子,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,像一坛陈年的酒,越品越香。

青春的答卷或许没有标准答案,但只要我们勇敢书写,便无怨无悔,而2017年的夏天,正是我们笔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——它或许不完美,却足够热烈,足够滚烫,足够让我们在多年后依然记得,17岁的自己,是怎样用笔尖划破长夜,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黎明。

弱视与高考,弱视高考哪些专业不能录取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9)
京剧与高考,京剧高考加分吗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