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宜兴市高考,宜兴市高考人数

教育 1个月前 (10-19) 754

《紫砂壶里的答卷》

六月的微风,携着太湖西岸梅雨季特有的温润气息,悄然潜入宜兴市中学的红砖教学楼,在高三(7)班的走廊尽头萦绕,林薇凭栏而立,指尖在口袋里反复摩挲着那枚温润的小小紫砂壶——这是爷爷在她十岁生辰时亲手相赠的礼物,壶身之上,“静心”二字古朴雅致,历经岁月流转,壶盖边缘已生出一层温润的包浆,恰如她此刻波澜起伏、又渴望平静的心境。

距离高考仅余三日,教室内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汇成一片低沉的沙沙海洋,其间夹杂着淡淡的墨香与青春的汗水气息,林薇的课桌一角,高耸着一沓沓五彩斑斓的复习资料,最上方的数学错题本摊开着,里面夹着一张略显陈旧的宜兴丁蜀镇公交票,那是上个月周末回家时,爷爷悄悄塞进她包里的。

电话那头,爷爷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,带着老茶客特有的爽朗:“丫头,别再闷在屋里跟那些题海较劲了,来爷爷这儿,看看那些烂石头是怎么在手里变成宝贝的。”

林薇忆起那个周末的午后,阳光透过百年老店斑驳的雕花木窗,在爷爷布满岁月痕迹和老茧的手上投下温暖的光影,一团普通的紫泥,在他指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旋转、延展、收拢,一个壶的雏形便在光影中渐渐显现。“做壶和做人是一个道理,”爷爷的手掌轻柔地抚过初具形态的壶身,目光深邃,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这泥巴得‘养’,得耐心等它‘醒’过来,醒透了,才有灵气,你们读书也是一样,知识要像茶汤一样,在心里慢慢浸润,沉淀出真味。”

那一晚,林薇破天荒地放下了习题册,跟着爷爷学习了三个小时的揉泥,紫砂泥特有的细微颗粒感在掌心微微刺痒,却奇异地抚平了她内心的焦躁,她忽然领悟了爷爷口中“紫砂壶有生命”的真谛——它需要时间的淬炼,需要匠人全神贯注的守护,正如即将到来的高考,需要的绝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,而是日积月累、水到渠成的从容与笃定。

“林薇,这道解析题的思路,能给我讲讲吗?”前排的班长陈默转过头来,打断了她的沉思,他校服的领口上,别着一枚小巧精致的紫砂壶胸针,那是林薇用边角料精心制作后送给他的回礼,林薇接过草稿纸,笔尖游走,迅速画出清晰的辅助线,她的解题思路独到而缜密,连陈默都由衷赞叹:“你这方法,比参考书上的巧妙多了。”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棂,为她专注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,鼻尖细密的汗珠闪烁着,却丝毫未减她眼眸里的那份坚定与自信。

课间铃声刚落,班主任老周便抱着教案走进教室,手里却多了几杯热气氤氲的阳羡茶。“都来喝点,清清神,提提气。”老周是地道的宜兴人,说话带着吴侬软语的温润,“这茶是师母老家前山新采的明前茶,最是清心明目。”

茶香袅袅,在空气中弥漫开来,老周的故事也随之展开:“三十年前,我也坐在这个教室里备战高考,那天,天降暴雨,考点竟意外停电,我们只能点着蜡烛考试,当时就想,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坦途?就像这紫砂壶,非得经历千度窑火的煅烧与考验,才能褪去火气,温润如玉。”

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茶水注入杯中的清响,林薇低头凝视着杯中缓缓舒展的嫩绿茶叶,爷爷工作室里那把名为“百衲”的紫砂壶浮现在眼前——它由上百块碎片拼接烧制而成,却在匠人的巧思下浑然天成,古朴而富有禅意,人生何尝不是如此?那些曾让她懊恼的错题,那些曾让她辗转难眠的夜晚,那些无声滑落的泪水,或许都将成为未来某一天,拼凑出她精彩人生的珍贵碎片。

最后一节晚自习,林薇没有像往常一样埋首题海,她打开了一本泛黄的《阳羡茗壶系》,这是爷爷传给她的“宝典”,书页间,还夹着几张爷爷年轻时亲手绘制的设计图,线条古朴而充满力量,在温暖的灯光下,那些古老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,在她眼前徐徐展开一幕紫砂泥在窑火中浴火重生的画卷——收缩、变形、甚至开裂,但最终,在匠人小心翼翼的呵护与期盼中,它绽放出温润内敛、光华四射的永恒光泽。

“叮铃铃——”下课铃声划破寂静,同学们开始收拾行装,林薇轻轻合上书本,将那枚承载着记忆与力量的紫砂小壶紧紧握在掌心,窗外,夜色中的太湖泛着粼粼波光,远处的龙池山剪影在夜色中静默矗立,她心中豁然开朗:明天即将走进考场的,不仅是一个为梦想奋斗了十二年的少女,更是一个肩负着宜兴千年陶艺精神与家族温情的传承者。

就像那些被时光与匠心反复打磨的紫砂壶,最优秀的答卷,从来不是急功近利的产物,而是耐心与热爱的漫长结晶,林薇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阳羡茶的清香,以及紫砂泥那令人心安的、质朴而厚重的泥土芬芳,明天,她将带着这份源于传承的从容与笃定,在人生的考场上,书写一篇如紫砂般温润内敛、坚韧不屈的华彩篇章。

江苏高考2017估分,2020江苏省高考估分
« 上一篇 1个月前 (10-19)
大众网高考,大众网高考志愿填报专家
下一篇 » 1个月前 (10-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