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教育 正文

2017安顺高考,2017年安顺市高考状元

教育 3小时前 1001

《那年盛夏,安顺的笔尖与远方》

2017年的夏天,安顺的空气里浮动着两种味道:一种是金银花茶混着井水镇的清甜,氤氲在老街的青瓦白墙间;另一种,是悬在千家万户窗台上、浸透了汗水的旧报纸味,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焦黄,那一年,高考像一场无声的季风,从安顺古城的石板路刮到黄果树瀑布的水雾里,把每个十八岁少年的心尖都吹得微微发颤,带着蝉鸣的躁动与未知的期待。

2017安顺高考,2017年安顺市高考状元

六月五日傍晚,西秀区的老巷子里,槐花落得满地都是,李建国蹲在自家杂货铺门口,用竹枝扫帚一下下扫着被晚风卷落的洁白碎花,扫帚与青石板摩擦出沙沙的声响,像极了某种倒计时的节拍,儿子李浩的房间亮着灯,窗帘缝隙透出书本堆砌的剪影,像一座沉默的堡垒,将少年与世界隔开,李建国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情景——那时他攥着母亲借来的三十块钱,背着半袋炒面,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到县城考场,铅笔在答题卡上划出的沙沙声,混合着山风和心跳,至今还能在耳边回响,只是那声音里,多了几分儿子这一代人的从容,也多了几分他无法言说的压力。

"爸,明天的准考证放您抽屉了。"李浩的声音从二楼飘下来,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,像初生的羽毛,略显单薄却努力想要坚硬,李建国直起腰,捶了捶有些酸痛的腰背,看见儿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站在楼梯口,夕阳的余晖给他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,影子被拉得很长,几乎要碰到门口那副褪色的春联:"寒窗苦读十二载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"这幅对联是李浩考上重点高中时,邻居王大爷用饱含期待的红纸写的,如今墨色淡了,边角也微微卷起,却像一道无形的烙印,刻在全家人的期盼里,也刻在李浩日渐挺拔的脊背上。

安顺一中的考点外,六月七日的清晨比往日更早热闹起来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肃穆的气息,穿着同样蓝色校服的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,有的捧着单词本默念,嘴唇翕动无声;有的互相检查文具袋里的2B铅笔、橡皮和黑色签字笔,仿佛那不是文具,而是战士的铠甲,张晓雨站在教学楼前的香樟树下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准考证上的照片——照片里的自己梳着整齐的马尾,眼神里藏着不安与倔强,像一株努力向阳生长的向日葵,她是镇中学的优等生,父亲是出租车司机,母亲在菜市场摆摊,"考出去"是全家默认的唯一的出路,是父母布满老茧的双手能为她撑起的最广阔的天空。

"晓雨,加油!"同班的陈宇跑过来,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,瓶身凝结着细密的水珠,他是班里的体育生,一米八的个子站在她面前,像棵挺拔的白杨,带来一阵清爽的风。"我妈说,考完试带你去吃王记丝娃娃,你最喜欢的酸辣味。"张晓雨接过水,指尖触到冰凉的瓶身,激灵灵打了个颤,却也扯出一抹浅笑,最近一个月,他总会在晚自习后"顺便"路过她家的小区,手里拿着一本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,说是讨论题目,却常常在她讲题时,目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,久久不移,那份青涩的悸动,像夏日里悄然绽放的栀子花,不张扬,却沁人心脾。

2017安顺高考,2017年安顺市高考状元

八点整,考试铃声响起,尖锐而清晰,像一把利刃划破了清晨的宁静,张晓雨走进考场时,瞥见走廊尽头站着几位家长,他们踮着脚尖,伸长脖子,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每一间教室,充满了焦灼与期盼,其中有个穿碎花衬衫的女人,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保温杯,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——那是张晓雨的母亲,凌晨四点就起来熬了鸡汤,说要等女儿考完试喝一口,补补身子,那保温杯里装的哪里仅仅是鸡汤,更是一位母亲沉甸甸的爱与无声的鼓励。

考试的第一天平静得潭水,波澜不惊,第二天下午的数学考试,却掀起了惊涛骇浪,当李浩放下笔的那一刻,发现邻座的同学正鬼鬼祟祟地传递纸条,眼神闪烁不定,监考老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,每一步都像踩在李浩的心跳上,他想起父亲昨天的话:"浩子,咱家穷,但骨头不能软,做人要干净,考分是自己的,良心也是自己的。"一股热血直冲头顶,他猛地咳嗽了一声,声音不大,却足够惊动那两位同学,纸条悄然掉在了地上,监考老师皱了皱眉,扫视了一圈,最终什么也没说,只是继续往前走去,李浩的心慢慢落回原处,手心却已是一片湿冷。

成绩公布那天,安顺的大街小巷挤满了查分的人,网吧里、家里有电脑的,都围着一群人,空气中弥漫着烟味、汗味和紧张的期待,李浩考了623分,超过了理科一本线57分,一家人围着那台老旧的电脑,屏幕上的数字像跳跃的音符,最终定格在那个令人激动的数字上,母亲捂住了嘴,眼眶瞬间红了,父亲则一个劲地拍着李浩的肩膀,激动得说不出话,只有粗糙的手掌传递着沉甸甸的喜悦,张晓雨的成绩比预估低了20分,她看着屏幕上的数字,没有哭,只是默默地关掉页面,帮母亲收拾摊位,把烂掉的西红柿一个个捡出来,指尖沾染着黏腻的汁水,像极了此刻的心情,陈宇考上了体育学院,他拿着录取通知书,像捧着稀世珍宝,跑到张晓雨家楼下,却看见她正提着简单的行李箱,准备跟着打工的父亲去外省复读,她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,带着一丝决绝。

"明年,我一定考回安顺。"张晓雨对他说,眼睛里闪着光,像黄果树瀑布下的水珠,摔碎了又聚起来,倔强而明亮,陈宇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最终只是把那份录取通知书握得更紧了些,点了点头。

2017年的安顺高考,就这样在金银花的香气里落下了帷幕,那些在考场上写下的答案,那些在深夜里亮着的灯光,那些藏在书包里的悄悄话,那些未来的憧憬与迷茫,都化成了古城石板路上的脚印,深深浅浅,通向更远的远方,多年后,当李浩成为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,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为梦想打拼;当张晓雨在安顺一中成为一名语文老师,用粉笔书写着新的希望,他们总会想起那个夏天——原来青春最珍贵的,不是录取通知书上的分数,而是那段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日子,是那些一起哭过、笑过、奋斗过的人,是安顺这座小城,用最朴实的烟火气,给了他们最坚实的翅膀,让他们无论飞得多高,心中永远有一片可以栖息的故土,那年盛夏,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,至今仍在他们的记忆里回响,温柔而坚定。

涪陵高考2017,涪陵高考2025
« 上一篇 3小时前
国家高考日,国家高考日是几月几号
下一篇 » 3小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