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高考文综全国二,2017高考文综全国二卷
《2017高考文综全国卷II:历史、地理与政治的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》
考试概况与时代背景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(地理、历史、政治)全国卷II在6月7日于全国17个省份同步实施,作为高考改革背景下首套融合"3+3"新选考模式与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性试卷,其总分为300分,其中地理100分、历史100分、政治100分,值得关注的是,该卷首次实现地理与历史两科均采用"双选+综合题"模式,政治科目则保持传统单选模式。
从命题趋势分析,2017年文综全国卷II紧密呼应"一带一路"倡议实施五周年、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、南海仲裁案等重大时政热点,将国家发展战略、全球治理变革、生态文明实践等核心议题融入试题,统计显示,地理卷涉及"新型城镇化"相关内容占比达18%,历史卷中"脱贫攻坚"主题出现频次达3次,政治卷"人类命运共同体"的考查延伸至3个不同学科模块。
历史科目深度解析 (一)题型结构与能力考查 历史试卷包含选择题30题(48分)和材料解析题4题(52分),其中材料题平均分值达13分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本卷首次将"史料实证"素养要求具象化为"根据材料判断史实真伪"的专项训练,如第47题要求考生对《明实录》中记载的"永乐年间迁都北京"进行多维度考证。
(二)命题热点与解题策略 1.中国古代史(占比28%) 重点考查"明清社会变迁"(如第21题"匠户制度废除"的持续影响分析),以及"边疆治理"(第25题对"土司制度"的演变解读),解题需注意把握"制度变迁-经济基础-思想观念"的联动关系。
中国近现代史(占比35%) "改革开放"主题贯穿全卷,第38题通过深圳特区"三来一补"企业转型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,备考应建立"政策背景-实施过程-社会影响"的三维分析框架。
世界史(占比37%) 突出"全球治理"主线,第45题以"联合国安理会改革"为切入点,要求考生比较中西方方案差异,需掌握"地缘政治-国际组织-现代文明"的关联知识图谱。
(三)典型失分点警示 1.时空定位错误:如将"丝绸之路经济带"与"大运河"的修建时间混淆(第12题) 2.因果逻辑断裂:分析"洋务运动失败"时忽视"甲午战败"的触发作用(第34题) 3.史料解读偏差:误判《天工开物》中"火药配方"属于"科技成就"而非"军工技术"(第29题)
地理科目核心突破 (一)试卷结构创新 地理卷包含选择题40题(80分)和综合题2题(20分),双选"占比达30%,第37题"青藏铁路生态保护措施"的多选设置,有效考查考生对"工程地理"的系统认知。
(二)命题特色与备考要点 1.区域认知(占比22%) 重点聚焦"长江经济带"(第5题产业带分析)、"塔里木盆地"(第13题绿洲演变)、"长三角城市群"(第19题交通网络)等战略区域,需掌握"自然地理要素-人文地理过程-区域发展策略"的分析范式。
综合思维(占比35%) 第41题以"粤港澳大湾区"为载体,要求考生整合"经济数据-空间结构-政策文件"三重信息源,备考应建立"GIS空间分析+经济指标解读+政策文本归纳"的立体思维。
人地观念(占比18%) 第38题通过"光伏电站选址"案例,测试考生对"资源诅咒"理论的现实应用能力,需理解"技术-经济-环境"的动态平衡机制。
(三)解题技巧提升 1.数据可视化:将"2016年各省万元GDP能耗"数据转化为柱状图进行横向比较(第26题) 2.流程图解:用"长江中下游洪涝治理"流程图串联"分洪工程-生态修复-预警系统"(第44题) 3.对比论证:建立"传统农业-现代农业-智慧农业"的演进坐标系(第33题)
政治科目命题新动向 (一)模块化考查特征 政治卷保持"经济-政治-文化-哲学"四模块结构,新时代治国理政"主题覆盖率达42%,第36题通过"脱贫攻坚"实践,综合考查"精准扶贫"理念(经济)、"驻村工作队"制度(政治)、"精准扶贫档案"(文化)、"大数据监督"(哲学)四大维度。
(二)时政热点深度融入 1.经济领域:第28题以"乡村振兴战略"为背景,分析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(结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) 2.政治领域:第32题通过"监察体制改革"解读"党的全面领导"(呼应十九大前奏) 3.文化领域:第40题以"非遗传承人"案例阐释"文化自信"(关联"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")
(三)命题能力进阶 1.政策文本解读:第35题要求从《"十三五"脱贫攻坚规划》中提取"六个精准"内涵 2.实践案例分析:第39题通过"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"说明"国家治理现代化" 3.理论联系实际:第43题用"雄安新区建设"印证"新发展理念"
备考策略与素养提升 (一)历史学科三维突破 1.构建"时间轴+专题+热点"知识网络
- 时间轴:标注重要历史节点(如1978年改革开放、2012年"八项规定")
- 专题:设立"制度文明演进""科技革命影响""全球治理变迁"等模块
- 热点:建立"人类命运共同体""乡村振兴""一带一路"等时政关联库
培养史料批判思维
- 建立"原始文献- secondary sources-当代解读"的史料分析链
- 掌握"口述史""档案文献""地图资料"等多元史料鉴别方法
(二)地理学科能力培养 1.区域认知训练
- 每周完成1个典型区域深度解析(如"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")
- 制作"区域发展要素矩阵图"(自然条件、人口特征、产业基础、政策导向)
综合思维养成
- 实施"双题训练法":先做单科综合题,再尝试跨学科综合题
- 建立"问题树"分析模型(如"城市热岛效应"分解为气象、建筑、交通等子问题)
(三)政治学科素养提升 1.时政关联教学
- 建立"中央文件-地方实践-国际比较"的三级解读体系
- 开发"时政热点思维导图"(如将"十九大报告"分解为14个重大主题)
理论实践结合
- 实施"政策模拟"训练:针对"碳达峰碳中和"制定校园实施方案
- 开展"社会调查"项目:如"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效果评估"
命题